梦非梦·病非病(第2/5页)

那么,我们佛教怎么样来看梦呢?

依照佛教经典,所有的众生都会做梦,即使是证得果位的修行者也不例外,唯一不会做梦的只有佛。老庄所说的“至人无梦”也接近这个境界。

在《毗婆沙论》里说:“异生圣者皆得有梦。圣者中从预流果乃至阿罗汉独觉亦皆有梦,唯除世尊。所以者何?梦似颠倒,佛于一切颠倒习气皆已断尽,故无有梦。如于觉时心心所法无颠倒,转睡时亦尔。”

这段话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梦为颠倒习气的显现。二是一个人如果在清醒时可以完全做到心不颠倒,睡觉时也不会颠倒。这是心经上说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大智度论》说:“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复所梦见事,多思维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这是说梦有五种情况,除了热气、冷气、风气会使人做梦,多思维会使人做梦,另一种情况是天人的托梦,这最后一种状况是西方心理学家提也没提过的。然而,不管是哪一种梦,都没有实际的情况,只能说是“妄见”。

在《善见律》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过说得更细微,把“梦”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

一、四大不和梦——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虎狼及劫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之四大不调,心神散逸。

二、先见梦——随白天所见到的而做梦。

三、天人梦——当一个人做善事时,感动天人而示现,来增长他的善根;如果是作恶,天人也会感通,使他害怕恶行而生出善心。

四、想梦——常常思考或追忆的事情,往往会出现在梦境里面。

把梦分成这四种,使我们知道一切梦都可以分析检验,若能以此检验,梦虽是妄见,却能给我们一些预示与启发。这使我们知道梦虽非真实,却也绝不是空穴来风。

在佛教经典里,我们会看到佛陀有时也帮弟子解析梦境的意义,同时也有许多关于梦的记载。即使佛陀有时也给人梦的感通,经上记载,在佛陀入灭之前,有切利天宫的摩耶夫人与在娑婆世界的阿阇世王同时作了一样恐怖黑暗的五种梦兆,不久,佛就涅槃了。

可见佛经里虽然告诉我们梦是妄见,却不排斥梦的经验,意思是,我们要认识梦而不要着于梦,我们要善用梦的修行而不要迷于梦。梦其实很能给我们“无常”、“一切是空”、“妄想非实”的智慧,不是全然无用。在佛教也有以梦来修行的法门,禅宗的祖师有的是在梦中开悟,密宗的上师在修行过程里也时常以梦来教化,净土宗的修行者则有更多往生前菩萨示梦的事迹,这些都在教化我们不要着于梦,却也不必完全忽视梦。

甚至在最殊胜的《法华经》里,都说到行四安乐行的人,梦中会感到五种好相:

一、见佛为众生说法。

二、见己为众生说法。

三、见由佛授记。

四、见修菩萨之道。

五、见己八相成道。

从这里也说明了,梦是与佛菩萨交通的道路,佛菩萨也时而在梦中方便教化。有时,梦对修行人来说是一种检查,许多经典都告诉我们,只要多诵经、多念佛,就可以睡得安稳、不做噩梦,因此,一个人多做好梦,少做噩梦,也是一种福报和功德。因为梦中的恶,虽没有真实发生,对心的伤害与真实发生的事也没有什么不同。

经典告诉我们,我们睡觉所做的是梦,而我们实际的生活何尝不是“梦中之梦”呢?有些时候,“梦”与“梦中之梦”是不太分得清的。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