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毕肖普,挑战海尔达尔的第一人(第6/7页)

他们设计的木筏利用一个中心浮子和两个平衡臂来保持木筏的浮力。筏面上有一个小舱棚,它的作用和“塔希提•努依”2号的舱室一样,让卧病的毕肖普住在里面,仪器和粮食也都放在里面。以前盛淡水的那5个空酒桶便成了中心浮子。浮子制成后就拖在“塔希提•努依”2号的后面,因为这是首先要完成的基础工作。第三只木筏的建造就从这个中心浮子开始,也就是说,造新筏的工作要在水中进行。

他们用几个小酒桶做成平衡臂的浮子,用长杆连接在新木筏的筏面上,大木筏上的柏木一根也没使用,只用了被砍断的桅杆。大木筏上的绳索都成了捆绑小木筏的工具,大木筏上拆下来的木枝则做了小木筏的筏面。

在那种令人难以想象的条件下,“塔希提•努依”2号上的航海者们工作了将近两个星期,而这时的大木筏已经全部沉在1米深的水中,而且还在继续下沉,使得那些水中造船者每天从小筏上工作完毕回到大木筏时,身上的衣服仍然无法晾干。这些航海者们就是这样日以继夜地泡在水里,每到夜晚和风大浪高的时候,他们只好停止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无事可干的时刻是最难忍受的。往往在这时会出现各种忧虑,假如拖小筏的缆绳断了,救命的小筏一失踪,那么这个大部分已被拆掉,而且还在不断下沉的大木筏将会怎样呢?

只要天晴,大家便立即开始工作。他们在小木筏上竖起了一根向前倾斜的桅杆,上面挂起一面三角帆。

“还要有一个舵。”阿兰•布伦说。

建造新木筏的工作都是在大木筏上站在齐胸的水里进行的。

鲨鱼会不会来进攻他们呢?

这个问题谁也不能回答,因为鲨鱼没有回游规律,无法预料鲨鱼将在什么时候出现。他们随时都有被鲨鱼吞掉的危险,不过,总算万幸,鲨鱼始终没有出现。

8月12日,“塔希提•努依”3号终于制成。造筏人并不想把它叫做“塔希提•努依”3号,一直称它为小木筏。从大木筏上看,小木筏简直是个奇怪的小东西,但对于海上漂流者来说,它却是个无价之宝。

8月13日,大家又一次从大木筏来到小木筏上,这将是最后一次的迁移了。大家拉住拖缆,使小筏靠近大筏,让毕肖普上了小筏,把他和仪器都安置在小舱棚里,然后又把食品和淡水运到小筏上,8月14日,全都转移到小木筏上的航海者们,解开了连接大小筏的拖缆,他们看到“塔希提•努依”2号的舱棚这时已像醉鬼似的在水上摇摇晃晃,后来便被海浪吞没了。

天气未见好转,只要海上有大浪,小木筏的筏面便会受到海浪冲击。尽管如此,小木筏却不下沉了,它一直平稳地浮在水面上。

小筏已经独立航行了两周。在这艰难的两周中,不仅天气恶劣,人们也疲惫不堪,他们都烦躁地忍受着饥渴。在暴风雨中,大家贮存了一些淡水,但每次分配食品时,仍然要发生争执。有两个人显得比别人更激动,常常由阿兰•布伦出面劝解才使他们安静下来。阿兰•布伦每天要向小舱棚中的毕肖普报告航行情况。

“现在我们的航速每小时平均两海里。风会把我们带到彭林岛,我们可以想办法在那里靠岸。”

阿兰•布伦同毕肖普一起查看海图,在他们前方的太平洋上,岛屿密布,木筏必须通过许多明礁暗险才能到达目的地,谁也说不准木筏靠岸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彭林岛如果不行,”阿兰•布伦坚定地说,“我们就到马尼希基岛,再不然就到拉卡杭阿岛去。”

一股从北向南的海流又把木筏冲得偏离了马尼希基岛,但是阿兰•布伦发现木筏已接近拉卡杭阿岛。于是他就一直坚持掌握木筏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