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收藏家(第2/3页)

在路上,黄千山正琢磨怎么开口询问手稿的来历,不想劳月却先自表家门,并道出了手稿的来历。原来,劳月父母是收藏家,前几年得病死了,但他们有个愿望,就是把失落的文物找回来还给国家。据历史记载,圆明园被列强几次洗劫,丢失了很多珍贵的典籍,当中包括著名的《永乐大典》,更多的典籍当场就被烧掉了。

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这时一个美国小兵找到了一本很不起眼的小册子,其中记载了无数中国古宝的埋藏地。几经周转,小册子被这个小兵的后人翻译成英文,但后来这本册子又被一个来自马尔代夫的美国籍小兵转抄成里贝喜语。在被抄成里贝喜语时,小册子的内容已经丢失了很多,册子的内容仅仅包含了河南某处的古宝。

劳月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收藏,所以也走上了考古的道路。劳月相信,中国的神话故事都有根有据,她一直希望能找到相关的真实证据。劳月接触过不少盗墓贼,她知道古往今来很多盗墓贼都喜欢掩人耳目,譬如他们表面在种田,其实却是在挖盗洞。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劳月认为最早的盗墓已经隐约有指,这个神话就是愚公移山。故事大概是说,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分别是太行与王屋,他决心把山平掉,所以带领子孙不停地挖山。愚公真的是在移山吗?他是愚还是智?劳月觉得,山中有大墓,或者藏有某种珍宝,愚公其实是在卸岭搬山,发掘山中埋葬的奇珍异宝!

在一次寻访中,劳月找到了一本和圆明园珍藏典籍有关的册子,她曾让马尔代夫人翻译成英文,自己再将英文翻成中文,无奈这种交接翻译很难将原文表述。在跨三重语言的交接翻译中,劳月得知手稿内容与中国的愚公神话有关,大概是说山中有宝,愚公想挖的其实不是山。

河南济源,王屋山,愚公故里。这句话意思是说愚公当年住在济源市,所以劳月早就派人济源市打听了。劳月急着赶去河南济源,是因为李国维的死让她觉得不安,她猜想也许是书稿的内容害死了李国维,但究竟是谁她却想不到。今天晚上劳月的人探听到有一伙人已经深入山中,而且都不是本地人,劳月猜想这群人定和李国维的死有莫大的联系。

杀死李国维的人已经拿走译稿,所以劳月不知道译稿的内容,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十有八九就是那份译稿害死了李国维。当然这一切全是猜测,丝毫没有证据,警察自是不会采信,劳月只能自己行动。如果找到进山的那批人,又在他们身上找到丢失的译稿,那么就可以证明那批人和李国维的死有关。

劳月不忌讳和黄千山说这些事情,她觉得自己又没做见不得人的勾当,就算找到愚公移山的遗迹,她也会如实公布。更何况,如果愚公传说真是暗指盗墓的话,说不定里面的宝贝早就被人挖走了,哪里还会便宜劳月。

“想不到劳小姐还有这等雄心壮志,佩服,佩服。”黄千山对劳月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女人除了会使钱,还挺有良心。

“你不会认为我是疯子吧?”劳月认真地问。

“我屁颠屁颠地跟来都不叫疯子,你那充其量就是——”黄千山想说白日做梦,但他想起现在是晚上,只好改口说,“追逐梦想是值得鼓励的。”

“你也累了,先休息吧,明天要从郑州赶到济源,到了你再慢慢翻译吧。”劳月体贴地说。

“那个……等等。”黄千山觉得有必要表明立场,他说,“我负责翻译是本职,但还是得多嘴说一句,要是你们找到古物,记得向相关部门报告,别私吞了。”

“你放心好了,翻译者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我们收藏家也有。”劳月正经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