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4页)

“既然这两人相交已久,难道就没有书函留下?”楼犇问道。

凌不疑摇头道:“这其中缘由我亦不知,兴许是两人从未写信,兴许是书函已被毁去,总之我并未在颜忠府中寻到只言片语。”

“既然连只言片语都寻不到,子晟焉能凭一己猜测就断定有这么一位子虚乌有的世家子弟呢?”楼犇讥笑。

凌不疑毫不动气:“自然不止是在下一己猜测,因为在四个月前的叠水祠中,徐郡太守万松柏看见了这人。”

楼犇有些笑不出来了。

凌不疑道:“其实并非从来无人看见过颜忠与诸位世族朋友相聚,不过既然相聚的地方冷僻,那么瞥见他们的也都是些村夫农妇之流,这种远离朝堂的庶民见了也无妨,可万太守不一样……如今事急,待我腾出空来,撒出人手细细查问,总能在田间山头找到见过颜忠与那世家子弟的乡野百姓,子唯意下如何?”

楼犇神色阴沉:“就算颜忠的确有那么一位世家朋友罢。”

“上个月崔侯大军开到,万太守领人夹道相迎,那位世家子弟在人群中看见了他,这才知道之前留下了个大大的隐患。要知道,有些事没人提起那就万事大吉,一旦有人想到,那就难免处处破绽。于是这些日子里万太守屡屡遇刺,数度险些丧命。”

凌不疑正色道:“子唯,我来问你,你究竟认不认识颜忠?”

室内安静,少商偷偷看去,只见楼犇一手缩在袖中,似是紧紧捏了个拳头,另一手握着案几一角,用力的指节都发白了。

过了良久,楼犇忽展颜而笑,爽朗道:“我是认识颜忠,那又如何?我看他腹有经略,可叹空有一腔抱负,却无从一展宏图,便常与他相见。不过对他私底下的行事,丝毫不知。”

——这才是问题,哪怕能确认楼犇和颜忠相交,也不能咬定颜忠行事是受了他的知识。

不过凌不疑的回答很妙,他道:“这倒是,就像我也认识子唯你,不过尊驾行事我也丝毫不知。将来谕旨之下刀口之上,也与我无甚相关。”

少商听见那案几一角咯吱作响,暗暗希望楼犇不要气吐血了。

“说到底,那颜忠终究是没有死守铜牛县,而是弃城盗铜而逃。子晟扯上我又有什么意思?”楼犇语气渐渐尖锐,“妄生贪念,心中有愧——颜忠写的这八个字人人都听说了,明明是他袒露罪行的心里话。如今他罪证确凿,子晟何必还纠缠不休?!”

“倘若不是有人一再追杀封疆大吏朝臣命官,我也不会苦苦纠缠此事。”凌不疑纹丝不动,身若高山峻岭。

“好好,那子晟又该如何解释那八个字!”楼犇冷笑。

“自三个月前彭真起兵谋反,陈郡东部数县尽落贼手,正在铜牛县风雨飘摇之际,有人却对颜忠说,有良策可保他老母幼儿安危。若照颜忠秉性,必然应当阖家拼死守城,可彼时颜忠心有动摇,这才破天荒问及县丞如何安置妻儿老小——他写的‘妄生贪念’,不是贪生怕死,不是贪图财帛,而是贪图老母幼子的安危!他的‘心中有愧’,也不是无法守城尽忠意欲叛敌投诚,而是有愧自己标榜了几十年的舍生存义满门忠义的名声!”

外面轰隆隆响起了一阵的锣鼓,街市上欢声如雷,震耳欲聋,二楼的这间雅室内却静如深海,海面下偏又是惊心动魄,诡计暗算。

少商忍不住回头悄悄看了一眼,发觉楼犇五官与楼垚有些相似,不过楼垚眉宇间尽是爽朗英气,他却多了几分算计筹谋——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和气无害的人,屡派杀手行刺万伯父的么?真是人不可貌相。

“颜忠信了这位朋友的话,不但将老母幼子托付,还将那两千斤精铜相托,想着哪怕将来自己城破身死,好歹有这护铜之功,也能说的过去了。谁知……”凌不疑顿了顿,“在望峰亭下掘出的坑洞中,发现只有颜忠老母幼子的冬衣毛兜碎片,却无颜忠夫妇的,大约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