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粟部长发话,调侯卫东进县组织部 别了青林(第3/7页)

詹才信奉行的原则是,事情来了能拖就拖,能推就推。此时来了新人,道:“侯卫东是沙州学院的高才生,又在镇里当过领导,让他来看稿子。”

侯卫东连说不敢。郭兰道:“这是综合干部科里的好传统,凡是部领导要的重要稿件,大家都要一起研究,最后才能定稿。这样,我打印两份出来,老詹和侯卫东都帮着看一看。”

三人闷头看稿。

看了稿子,郭兰问道:“侯卫东,你对稿子有什么意见?”

侯卫东实话实说道:“我对部里的工作不熟悉,提不出具体意见。”他学法律出身,文字功底也不差,只是毕业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修公路、开石场、当领导,基本不写文章。此时拿到十三页的稿子,一时竟然有些头昏目眩。

詹才信也是飞快地将稿子看了一遍,拿出硕大的钢笔,在稿纸上改了几个字。“郭科长的稿子是部里最好的,哪里用得着我们来改!我在这里给你加了三个柳部长最喜欢用的词。”

完成了稿子,郭兰就去找杨部长。

看着郭兰离开了办公室,詹才信神秘地道:“一般来说,来了新人,今天中午或是晚上大家就要聚餐,听说你是喝酒高手,我要好好敬你一杯。”

侯卫东初来乍到,而且有着过来人的心态,很低调,没有得到官方正式消息,他对詹才信的说法不置可否。

郭兰回来以后,用手拍了拍额头,道:“总算过关了。”

分管机关的杨军对文字把关甚严,经他把关的文字材料,柳明杨基本上是原文照读。也正因为此,杨军对文字材料把关就到了挑剔的地步,各科室的人在送材料的时候都忐忑不安。

詹才信深知其中真味,道:“在部里,一次过关是很少见的,我们应该好好祝贺,中午去撮一顿。”见郭兰没有表态,他随口问道,“侯卫东今天报到,部里什么时候搞欢迎酒?”

郭兰眼光有意无意中看了看侯卫东,岔开话题道:“今天下午开会用的座牌打出来没有?”此时她心中也有一丝疑惑。按照部里的惯例,凡是有新人调入组织部,部里都要聚餐,柳明杨只要没有紧急事情,都要亲自参加。但是侯卫东今天早上报到以后,她从科室负责人的角度问了两次,肖兵副部长都没有明确表态。

“如果柳部长对侯卫东有意见,就不会调他到部里来,既然调进来了,为什么又很有些冷淡?”这个念头在郭兰脑中来回转了几次,她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等着肖兵发话。

侯卫东是第一次到县级机关工作,并不知道里面有这么多的弯弯绕。他在办公室坐了一上午,把科里的旧文件拿出来翻了一遍,这才磨到了下班时间。

詹才信见中午生活没有着落,又问了一句:“郭科长,部里到底什么时间会餐?听说侯卫东酒量不错,我们要好好较量一番。”

正在这时,侯卫东手机响了起来。

交通局朱兵局长在电话里打了好几个哈哈,道:“老弟怎么不声不响地调到组织部来了?中午有空没有,我请你喝酒,把你们科里的郭科长和詹才信一起叫上,就在益杨宾馆的黄山松。”

朱兵在当交通局副局长的时候,曾经分管过局里的组织人事工作,与综合干部科的人都很熟悉。詹才信听说是朱兵请客,当即道:“朱兵当了局长,还没有请我们吃饭,今天要让他出血。”

三人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天,到12点,各科室的人就如蚂蚁出洞一般,纷纷从办公室钻了出来。

县委大楼分为左、中、右三个楼梯,县委领导一般都走中间的楼梯,所以,大多数普通干部为了回避县委的领导,就走左侧和右侧的楼梯。

三人下了楼,侯卫东道:“郭科长、老詹,你们稍等,我去把车开过来。”侯卫东的皮卡车没有停在县委大院,而是停在了县委大楼外面不远处的院子里。这个院子是梁必发工程队的办公驻地,离县委大楼不过二十来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