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粟部长发话,调侯卫东进县组织部 别了青林(第2/7页)

等到侯卫东看过调令,肖兵征求意见道:“你到组织部以后,保留副科级待遇,暂时到综合干部科工作,你有没有意见?”

从乡镇调到县里,很多人都会失去职务,这也是一个惯例。侯卫东知道这个规则,也有思想准备,平静地道:“我服从组织安排。”

中午吃饭的时候,粟明也赶了过来,他一路上都在盘算:“上一次听高宁的话外之话,侯卫东与市委的某位领导有关系,看来就是这位粟部长了。”

由于侯卫东是调到县委组织部,尽管没有安排职务,仍然使他身价看涨不少。镇里党委、政府集体饯行,私下的饯行更是不少。侯卫东离开青林镇时,眼皮浮肿,说话都往外喷着酒味。

从青林镇到县城的路,坐小车只要一个多小时,侯卫东整整走了三年。大部分青林人,一辈子都不能从乡村走进县城。

在回城的路上,想到此次调动的真实原因是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发了话,侯卫东自嘲道:“如果没有粟部长帮忙,就算我在乡镇拼命工作,成绩突出,有谁能知道,又有什么用处?”

益杨县委办公楼是一幢五层小楼,组织部在二楼左侧,一共有八间办公室。一正两副三个部领导各占了一间办公室,组织部办公室占了一间,一间作为打字室,另外三间办公室才是业务部门的办公室,显得很拥挤。

综合干部科有四个人,一正一副科长加两个科员。李科长在一次会议中突发脑溢血,直接滑到桌子下面,经过抢救,命救了回来,却是行动不便,一直在卧床休息。科里的工作由副科长郭兰主持,两位办事员,一位是詹才信,另一位就是新调来的侯卫东。

侯卫东的办公桌就被摆在一个很不舒服的位置,不仅紧靠着进出通道,而且背对着办公室大门。他坐在这张办公桌前,总觉得背后有眼睛看着自己,很不自在。

正式报到当天,他和肖兵副部长见了一面。然后被肖兵领到了办公室,肖兵略作交代就转身离去。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桌前是几份老文件。侯卫东一边学习文件,一边观察着新环境。

郭兰正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打文件。综合干部科只配了一台电脑,科里只有郭兰一人会用电脑,所以也算是郭兰的专用电脑。

老科员詹才信白白净净,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拿着当天的《沙州日报》,从第一版仔细地看到了第八版,喝茶、抽烟,悠闲地打量着新来的同事。

在益杨县委机关,每一个单位都会有这种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工龄在二十年左右,职务定格在副科长以下,符合这三样条件的人在益杨县俗称为老板凳。老板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而且不少人还有乱七八糟的关系,这让许多领导对老板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青林镇的老板凳是苏亚军和付江,组织部综合干部科的老板凳是詹才信。

“侯卫东,你以后叫我老詹就行了,部里不分年龄大小、官职大小,都叫我老詹,你也叫我老詹。”

詹才信一屁股坐在侯卫东的办公桌上,道:“侯卫东,你在青林镇当副镇长多舒服,怎么想到要调到组织部?组织部名声好听,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我若是年轻十岁,一定不在这里干。”他心里琢磨道:“侯卫东能调到组织部来,应该是沙州有人在打招呼,而且打招呼的不是一般人。否则按柳部长的脾气,肯定不会让跳票副镇长调到组织部来。”

郭兰正在抓紧写一份讲话稿子,这是柳明杨下午要用的稿子。今天早上分管机关的杨军副部长才交办下来,时间紧,稿子的质量要求又高,她接受任务以后就集中精力赶稿。

听到詹才信对侯卫东开展起了入门教育,她便从电脑前扭过头,道:“老詹,我的稿子出来了一半,帮我把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