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年代文里的幺儿(九)(第2/4页)

看着赵家村这边单子越来越多,就连刘家村的茶叶也被带着卖了不少,白兰公社的人看着十分眼热,只是他们的东西是绣品,很难和另外两样联动起来,刚才一群人围着的时候,他们也因为胆怯不太敢上去搭话。

此时见人稍稍散了,白兰公社这次派过来的一个生产队队长凑了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朝着邵瑜说道:“邵干事,您这帮帮忙,你们赵家村和刘家村都卖了不少单,也给我们想想办法呗,乡亲们来一趟省里不容易……”

邵瑜作为带队的,他们的成绩也关系到他此行的成果,只是若是全都指望他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他将三组人聚集到一起,说道:“这样的场面,别说乡亲们了,就是我也是第一回 见,心里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乡亲们也无需自责,或者觉得不好意思。”

虽然邵瑜这么说,但是乡亲们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辜负了邵瑜的好心安排,都低下了头。

邵瑜可见不得他们士气这么低,开口说道:“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那么可怕,大家都是人,又不会人吃人,就算说错了丢脸了,人家也记不住你是谁,就像我妈刚才那样,磕磕绊绊的说不出一句话来,人家也没怎么着她,反而还夸她胆子大呢,这种事情,一回生二回熟,说多了就好了,多想想在家里等着的乡亲们,他们还等着我们带大单子回去呢。”

邵瑜许是天生就很会鼓舞士气,经了这一番激励,乡亲们也没有之前那么唯唯诺诺了,见到有人过来,也能鼓起勇气上去介绍。

哪怕依旧会因为紧张而说得颠三倒四,但有邵瑜在一旁描补,竟然也卖出去了几个单子,邵瑜已经和那个商场经理联系好了,等到展会结束,将所有单子汇总给他,到时候购买人直接去商场取货,到时候两方也要签订进货合同和代理合同。

第一天结束,卖出去最多的茶具,其次是茶叶,然后是竹篮竹筐,最后才是绣品,其实仔细论起来,技术含量最高的是绣品,但因为耗时耗力,价格自然低不下来,且如今国人追求的更多是工业制品,对于这样的纯手工刺绣反而没有太大的热情。

若是换了十多年后,情况可能会好转许多,但如今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节点,反而让这样老传统手工艺品显得十分尴尬。

白兰公社的人唉声叹气,晚上吃饭的时候,都因为卖出的订单不够显得有些低落,邵瑜安慰了几声,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帮忙想办法。

等到第二天他依旧带着唢呐去了展会,却发现展会里已经有不少人有样学样的带了乐器,顿时整个展会里弄得就像开演奏会一样,闹哄哄的。

最后被观展人员抗议,被展会主办方叫停了这场声音杂乱的演唱会。

邵瑜的展区依旧处于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偏僻位置,虽然偶尔有几个听了别人介绍的,跑到邵瑜的展区来,但带来的生意却寥寥无几。

“小三儿,这咋办啊?不准你吹那个东西了。”邵老娘忧心忡忡的说道,她都不知道邵瑜从哪里学会的吹唢呐,但邵瑜一直给她一种什么都会的样子,她也理所当然的将儿子的无所不能归结于遗传了她的聪明。

“没事,我早就想到了这一节。”邵瑜说道。

依旧是点起那个炉子,邵瑜也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口小锅过来。

没过多久,炉子里传来扑鼻的香气。

“这是啥啊?”邵老娘一边咽着口水一边问道。

无论是茶叶,还是鸡蛋,在乡下都是比较紧俏的货物,邵老娘一辈子吃过的鸡蛋数量有限,喝过的茶也能数的清楚是几口,因而也根本想不到这样浪费的法子,用茶叶来煮鸡蛋,听了邵瑜的解释,她第一时间就去看刘家村人的反应,果不其然,这些卖茶叶的人脸上都显现出肉疼的神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