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间蒸发(第2/5页)

陈旅长点头道:“这就是说,马世龙是他的化名,他货卖三家,对李士群撒了个弥天大谎,假装卖货给农机厂,接货的变成国民党军统,结果被我们半路截走,应该说,这场胜仗多亏了杨锦帆的情报和高明的手腕。”

老李说:“完全对。这充分体现了杨锦帆的聪明才智和高度智慧,把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又抓不住他任何的把柄。”

陈政委:“这批机器设备对我们的帮助可太大了,一举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改变了新四军长期缺乏军火弹药的被动局面,这件事充分证明,杨锦帆对革命是作出过很大贡献的。”

老李道:“陈政委,谢谢你提供的这些重要情况,据此,我们就能够拿出有力的证据为这样一个好同志平反。”

陈政委:“我也不希望那些革命的有功之臣,最后却背上不明不白的罪名啊。”

这时,电话铃声乍响,陈政委拿起电话:“喂,嗯,我就是……什么,你找李茂堂同志。”转而对老李说道,“老李,找你的。”说着,把电话听筒递给了老李。

李茂堂接过电话:“喂,我是……对对,嗯嗯……什么,杨锦帆在狱中死了,你们怎么搞得嘛?病故?嗯嗯,我知道了。”他放下电话,对陈政委道:“陈政委,你忙吧,我走了。”陈政委客气地把李茂堂送出了办公大楼。

某政府部门的一间豪华办公室。

罗局长正在与老李交谈,老李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谈话的要点。

罗局长道:“1940年的时候,当时我是军技室三处二股的股长,是奉周副主席命令,打入该处为我党秘密地做高级情报工作的。我和杨锦帆是老朋友,我曾在观音岩下的蔼庐住所拜访过他,还一起吃过几次饭。老杨这人虽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虽然在军统10年,却从未参加国民党,还和地下党员冯传庆同志密切配合,为曾家岩50号递送出绝密情报上百份,为我党抗日工作作出过不小的贡献咧。可以说,杨锦帆是抗战中为国家立过大功的人,亲手破译过日军的绝密级的密电码。即使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解放时,他没有跟着蒋介石逃到台湾去,就证明他至少是个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

老李问道:“老罗同志,您能把刚才的话写成证明材料吗?”

罗局长坦然一笑道:“完全可以,也应该写出来,我们不能让一个对革命有功的人,死得不明不白。你等一下,我马上写给你。”

李茂堂在离开的时候,拿到了罗局长写的证明材料,他觉得这趟没有白跑。

杨锦帆逃出后的3个月来,在上海一直靠要饭为生。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他的全家已于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之后移民南洋,后来听说到了马来西亚,现在他已经与家人完全失去了联系。偌大一个上海,他已是举目无亲,无家可归了。

怎么办?他几乎陷入了绝境。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上中学的时候父母曾带他去过一次南京,那里有他家一位远亲,好像住在城隍庙附近的一条街上,他依稀记得那条马路和街口有座硕大的牌坊。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去南京投靠这个亲戚。

他是徒步走到南京的,因为他没有钱坐车,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到了南京后,他找到了城隍庙,虽然没见到那块牌坊,连门牌号都忘了,但他硬是找到了表姑父的家。这一家人没有把杨锦帆拒之门外,毕竟血浓于水,但还是表现出某种紧张和不安,因为他曾有过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背景。表姑虽然没说什么,但表姑父在民政部门上班,是国家干部,知道他从监狱逃出来的事情后,对他就非常冷淡,甚至多次劝他回去投案自首。

投案自首?过去国民党时代对投案自首的人,手段是非常血腥和残暴的,他不知道共产党会对他怎么样,这意味着要重回监狱,丧失自由,重新背上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而且说不定会罪加一等,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脖子上套枷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