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机的来临总是静悄悄的(第4/17页)

古平原是说什么也不肯收,后来实在推不掉,便取折中之法,拿了一块银锞,五两银子可兑大钱四千余文,路上省着点花,用到徽州勉强够了。

常四老爹还不肯,一定要古平原全数收下,逼得古平原没有办法,只得说实话,“您这一趟买卖,要说赚也不过就是百八十两。去除门包、折耗、税银还有雇车骡马以及伙计们的行脚钱,大概也剩不了许多。要是再给我二十两,岂不是白忙。”

这一句话碰到了常四老爹心坎上,他轻轻叹了一声:“原本就是白忙,替官家白当差。现在运了盐回去抵上官盐,盐池倒是保住了,可这房子已经押给了放贷的,实在是没有办法可想了。”说罢又是自失地一笑,“我倒是行,什么苦都吃过,大不了去住草房,只是委屈了我的女儿。”

古平原是个热心人,听到这话,皱皱眉头问道:“老爹,你就痛痛快快地说,要想把今年的债还完,一共需要多少两银子?”

“这也不瞒你了,我现在欠了三份债。一份是官盐,要是车队平安回去,这份债算是还上了。第二份是利息,我的盐池有一半是向别人借银子兑来的,讲明是年息一分二厘的利,一千两银子就是一百二十两的利钱,但这笔利息我回去央告央告,兴许能缓上一缓。第三份就是这次来关外贩盐,用房子做抵押,借了印子钱二百两,三个月的利钱也是一分二厘,连本带利要还上二百二十四两。”

古平原心算极快,常四老爹话音未落,他已接口道:“也就是说,不算官盐,现下如果有三百五十两的进项,您老就能渡过这一关?”

常四老爹默默点头:“这些天我反复盘算过了,盐池的收项虽然不好,也勉强能赚上一百两。我手头的银子将来给了这些伙计脚钱之后,大概还能剩三十多两。但是还有二百多两,真是不知到哪里去找,实在不行就把我那老宅子给了放印子钱的吧。”

古平原摇着头笑了:“老爹,您看您,说着说着露马脚了吧。刚才还说‘不差这一点’,现在来看别说二十两,就是二两也是您的救命钱,也真难为您还能凑这一包银子给我。”说着他把已经拿在手里的五两银子重又放入布包,在桌上一推,推到常四老爹那一边。

他止住要说话的常四老爹,突然之间眼圈红了:“老爹,您对我的这片盛情我真是五内铭感。我方才说了,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但不能使您雪上加霜,而且还要为您想想办法,看怎样把银子筹足。”

常四老爹见他这般,也不好立时坚持,只好把银包收了起来。见古平原一时皱着眉头,便宽慰道:“哪里就能想出法子来赚上二百两,若是能,天下的人还不都来做,还轮得到咱爷们。”

“不见得。”古平原想了一阵子,心中已有腹案,“眼下就有个机会,若是看得准,把握得住,用老爹手中剩下的银子就能赚上一大笔,兴许就能把这二百两凑够了。”

“古老弟,你不是开玩笑吧?你入关才一天,而且这一天我都与你在一起,哪会有机会你能看见,我却看不见?”

古平原笑了:“其实看见这个机会的人是老爹,只是您没想到罢了。”

常四老爹挠挠头:“这……这关子可卖得大了。古老弟,我晓得你主意多,还是别让我猜闷了。”

“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我碰巧知道些朝廷的制度。”

古平原的点子就来自那封“八百里加急”。他的老师是位老县丞,吏务甚熟,平日授课完毕,为了让弟子多长见识,少不了讲些“皇制行文”一类的事情。所以古平原也知道“八百里加急”一出,定是京城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到底是什么事?现在你我不能知道,但一定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