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多舟少(第3/8页)

“美洲豹号”在五月二十八日凌晨悄悄滑向法国海岸时,天色尚黑。当曙光乍现,锅炉下士桑德斯看见船只正缓缓朝一道美丽的白色沙滩靠近,沙滩上似乎种满了灌木。然后灌木开始移动,形成一条条指向大海的队伍。桑德斯顿时明白他们是人,是成千上万名等待救援的士兵。

从敦刻尔克到拉帕讷的整条海岸地势平缓,倾斜角度很低,就算涨潮,驱逐舰最多只能前进到距离沙滩一英里的近海。由于现场没有小型船只,驱逐舰必须利用船上的小艇来接驳士兵。小艇人员不习惯这种任务,士兵们更不用说。

有时候,士兵会同时爬上同一边,导致小艇翻覆;还有些时候,太多人挤进同一艘小艇,以至于搁浅或沉没,更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一抵达救援船舶就抛弃小艇,任由马达被细沙塞住、推进器卷进垃圾、船桨遗失。五月二十八日凌晨在玛洛的近海,“军刀号”(Sabre)的三艘小艇花了两个钟头,只接引到一百名士兵。“麦尔坎号”在拉帕讷的纪录更糟,十四个小时只接了四百五十人。

“兵多舟少。”“戒备号”(Wakeful)驱逐舰在二十八日清晨五点零七分向拉姆齐传送无线电讯息,言简意赅地直指问题核心。当天一整天,“戒备号”及其他驱逐舰不断向多佛传送讯息,要求加派小型船只。发电机室转而催促伦敦。

小型船只局正全力以赴,不过整理船东寄来的登记数据,需要花一点时间。这时,船务部的里格斯想到了一个快捷方式;何不直接接洽泰晤士河沿岸的各个造船厂?战争期间,许多船东都把船只闲置在岸边。

在泰丁敦(Teddington)的塔夫兄弟造船厂,老板道格拉斯·塔夫一大清早接到海军上将普雷斯顿爵士亲自打来的电话。撤退行动仍属机密计划,不过普雷斯顿对塔夫吐露消息,向他说明问题的本质以及军方需要的船只类型。

将军找对人了。塔夫家族已经在泰晤士河做了三代生意。现在的造船厂是道格拉斯·塔夫在一九二二年创立的,他对河上的每一艘船了如指掌。他愿意为将军效命,帮忙徵调所有合适的船只。

最先徵调的十四艘船已经在造船厂里了。工头哈利率领十四名工人迅速卸下船上的软垫和瓷器,拆掉平时使用的装备,确保发动机运作正常,并且把油缸加满了油。

塔夫本人则在泰晤士河上下游之间来回奔波,挑选他认为经得住这项任务的其他船只。大部分船主愿意配合,有些人甚至随着船只一同前来。少数人拒绝了,不过塔夫照样征用他们的船。有些人根本被蒙在鼓里,直到后来发现船只不见,向警方报案“失窃”时才真相大白。

与此同时,自愿工作者到塔夫家集合。他们多半是业余人士,来自“小船俱乐部”这类团体,或是一个名为“河上紧急救援服务”的战时组织。这些士绅将船只开往下游,照计划在绍森德(Southend)交给海军接手。

当然,小型船只局不只向塔夫求援,它基本上接洽了从考斯(Cowes)到马加特(Margate)的每一家造船厂和游艇俱乐部。但它没有详加说明,只描述了船只需要航行的里程。在利特尔汉普顿(Littlehampton)的威廉奥斯本造船厂,“关恩老鹰号”(Gwen Eagle)和“班吉欧号”(Bengeo)舱式游艇似乎符合条件。港务长立刻调派当地人手,两艘船顺利出航。

小型船只局通常直接跟档案中的船主联系,基本上每艘船只都必须申请许可,但是文件往往早已失去时效性。

尽管后来传出许多英勇牺牲的故事,但某些案例起初非常棘手。普雷斯顿的助理秘书贝瑞曾经跟一名遗产执行人纠缠不休,后者坚持厘清谁该支付船只下海时的三英镑费用。不过大部分时候他所面对的问题是类似船主来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回船上拿威士忌。当贝瑞回答来不及时,对方只表示希望找到酒的人可以好好享用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