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杏林(第4/16页)

不过嬷嬷今日话锋一转,却并未唠叨她,只道:“快去侯爷那边,世子来信了。”

“真的?”维桑喜笑颜开,拔腿就往前厅奔去,看得嬷嬷又大摇其头,连连叹气。

绕过了偏门的游廊,维桑差点撞上另一条走来的侍女,其实是她太过莽撞了,可侍女们呼啦啦跪了一地,皆低着头道:“郡主。”

维桑一眼就看见世子妃站在侍女们身后,微笑望着自己:“郡主,世子来信了。”

“阿嫂,我来扶你。”维桑示意侍女们都起来,绕到世子妃身边,伸手扶住了她,“大哥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世子妃的娘家在蜀地是望族,她生得柔美孱弱,性子又温和大度,维桑很是喜欢她。只是她身子不大好,生下世孙之后极少外出,府里就维桑带着小侄子四处瞎闹。

“我也还没看到呢,一起过去吧。”世子妃由她扶着,忽道,“阿庄贪吃,你可别老纵着他。”

“啊……哈哈!”维桑蓦然被戳中心事,略略有些心虚,“嬷嬷们会看着的。”

世子妃只是一笑,日光从她的身侧落进来,透过游廊便翠竹,淅淅沥沥,衬得她的侧脸尤为柔和美丽。维桑看得有些发呆,忍不住称赞了一句:“阿嫂,你真好看。”

眸色流转,世子妃扑哧一声:“别说些讨巧的话,想要糊弄过去。”

维桑嘿嘿笑了笑,索性闭口不谈。

因为自个儿身子的缘故,世子妃总是盼着儿子长得活泼健壮,维桑带着他四处乱跑,她心下是清楚的。于是堵住嬷嬷们的嘴,有时还在老侯爷面前美言几句,世子妃明里暗里,总是帮着维桑。

“阿嫂,台阶小心。”维桑小心的引着阿嫂跨过一处台阶,兴致勃勃道,“我瞧大哥快回来了吧?也不知我让他给我带京城的玩意儿,他找到没有。”

老侯爷面色沉沉,捻着花白的胡须站在窗边,一见维桑的打扮就没好气:“又溜出去了?”

维桑却不怕,吐吐舌头,抢着道:“阿爹,我今日还在城外抓了个小贼呢!”

老侯爷却并未如同往日般宠爱地将女儿夸上一夸,叹气道:“赋税日重,蜀地民生多艰,这才盗贼四起……唉。”

世子妃沉默片刻,望向桌上那张雪白信纸,低低问道:“父亲,世子来信说什么?”

读完了信,世子妃脸上仅有的红晕一点点褪去,似是难以置信:“朝廷怎会这般荒唐?”

维桑心急,连忙接过来读了,尚未看至最后一行,便愤然道:“不是才打了胜仗吗?这皇帝为何还要亲征匈奴?!亲征也罢了,凭什么要咱们出钱出粮草?!还要大哥随行?!”

老侯爷苦笑一声:“蜀地素来是天府之国,粮草丰沃,偏偏武力又弱,不压榨这里,却又去哪里要军费?当初他们要你大哥监运贡品入京时,只怕已做好了这打算。”

世子妃却很快的收起了担忧之色,匆匆向老侯爷行了一礼道:“父亲,信上说太后喜欢上番进贡的锦鲤小屏,我这便再去做几件。世子在那边,总能过得舒服一些……”

“阿嫂,你再绣下去眼睛都要瞎了!”维桑大急,眼眶都红了。世子妃在蜀绣上的功力,这世上当真少有人能比,那些蜻蜓点水般的繁复绣法,绣娘们学不会,可偏偏是她,看一眼便会。这些年特供皇帝太后的贡品,皆是世子妃亲自动手的。

“小妹,这几日大夫每日替我扎针,眼睛却已好很多了。”世子妃微微一笑,“你便替我看着阿庄,阿嫂就谢过你了。”

阿嫂模样柔弱,真正遇到了事,她比谁都要坚强。维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岔开话题道:“阿爹,我听人说,周景华不日便要离任,新的转运使五月会来,却不知会是何人。”

“是啊,圣旨下月便要来了。”老侯爷叹气道,“皇帝是铁了心,这亲征的粮草银钱补贴,是要从咱们这里要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