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灰烬之河 36(第4/5页)

“他是教意大利语的。”加百列是这么教的。

她照此答了话。

“他在哪里教书?”

“在布拉格语言学院。”加百列是这么教的。

她再一次按照指示答了话。

“他在布拉格语言学院任教多久了?”

“三年。”

“你经常去看他吗?”

“每月一次,有时候两次。”

第二名警官已经爬进了货车。拉德克的形象闪入她的脑海——闭着眼,氧气罩盖着脸。别醒过来,她心想,别捣乱,别出声,作了一辈子恶,拜托这回做件好事。

“你何时进入奥地利的?”

“我告诉过你了。”

“请再说一遍。”

“今天,早些时候。”

“几点?”

“我记不得几点了。”

“早晨?还是下午?”

“下午。”

“刚过午后,还是接近傍晚?”

“刚过午后。”

“所以那会儿天还很亮?”

她犹豫着。他催问:“是不是?还很亮?”

她点点头。从车里传来隔舱门打开的声音。她强迫自己直视着问话的警官。他的脸在强光下模糊成了一团,渐渐地这张脸变成了埃瑞克·拉德克——不是躺在车后那个窝囊废的版本,而是1945年驱赶着艾琳·弗兰克尔走上比克瑙死亡之旅的拉德克。他正把她带进一片波兰的树林里,最后一次折磨着她。

“快说吧,犹太人!你被转移去了东线,你有足够的食物,吃得饱,医疗卫生都很好。毒气室和火葬场是布尔什维克和犹太人的宣传。”

我也可以像你一样坚强,艾琳。她心里想着。我要挺过去,为了你。

“你在奥地利的什么地方停留过吗?”

“没有。”

“你没抽空去维也纳?”

“维也纳我去过了,”她说,“我不喜欢。”

他又看着她的脸,审视了一番。

“你是意大利人,是吧?”

“你不是拿着我的护照吗?”

“我不是在核对你的护照。我问的,是你的民族、你的血统。你是意大利人后裔吗?或是移民,比如,中东移民,或是北非移民?”

“我是意大利人。”她向他确认道。

第二名警官从大众车里爬出来,摇摇头。问讯者将护照递还给她。“抱歉耽误您时间了,”他说,“旅途愉快。”

基娅拉爬上大众车的驾驶座,挂上挡,开过了边境线。泪水流下来,如释重负的泪,气愤的泪。道路模糊了,前面车辆的尾灯变成了两行红线。泪还在不断地流。

“为了你,艾琳,”她大声说道,“这都是为你做的。”

米库洛夫火车站坐落在老城镇的下端,就在山坡和平原接壤的地方。喀尔巴阡山脉里喷涌出来的风,几乎从不间断地蹂躏着它仅有的一座月台。车站还配有一座碎石遍布的破败停车场,一到雨天它就会变成池塘。售票处附近有一座画满涂鸦的公共汽车棚,就在那里,在背风处,加百列等待着,双手插在防水布夹克的口袋里。

他抬头看见厢式货车开进了停车场,车轮碾压着石子路面。他等车停稳了,这才走出雨棚,走进雨里。基娅拉伸臂为他打开了副驾驶一侧的车门。车头灯照过来,他看见她的脸濡湿了。

“你没事吧?”

“我挺好。”

“你要我来开车吗?”

“不,我能行。”

“你确定吗?”

“上车吧,我实在受不了和那老东西单独待在车里了。”

他上了车,关上门。基娅拉调转车头,重新开上公路。片刻后,他们向北疾驶,进入了喀尔巴阡山脉。

历时半个小时,他们才抵达布尔诺,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到俄斯特拉发。其间加百列两次打开隔舱门,查看拉德克。将近八点钟他们才来到波兰边境。这一次没有安检,没有排队,只有一只手从砖墙窗口里伸出来,示意他们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