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对话(第3/3页)

批评家:谁玩的行为艺术?是无辜的死难者,还是恐怖主义者,或者是世贸大厦?

艺术家: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李洱:跑题了,跑题了,咱们谈的是书房。

批评家:你(艺术家)也知道三位一体?是不是从书上看的。

艺术家:是啊。

男记者:那你不是也有书房吗?

艺术家:本姑娘已经说了,那都是老皇历了。

女作家:透露个小秘密,她(他?)就是在书房里把自己阉掉的。

艺术家:大点声。本姑娘才不怕呢。不但不怕,而且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艺术没有观众可不行。

女作家:她(他?)跪在书桌上,先吃了片伟哥,让它肿起来,然后,用犀牛牌刮胡刀片,嗤啦一声,没了!这是人家的处女作,也是经典之作。“广积粮”的意思,就是一下子捞够本钱,确立地位。

艺术家:废话!没有地位,你们会搭理本姑娘吗?

男记者:深挖洞广积粮,你的那个什么,也是你自己挖出来的?

李洱:跑题了,跑题了。

批评家:跑什么跑,没跑。书房,本来就是经验的跑马场。

男记者:你(艺术家)怎么会来这一手呢?

艺术家:操,说起来也是看书看的。书是从她(女作家)那里借的,书名叫《行为艺术论》。

男记者:这书名有点熟。

女作家:熟?当然熟。我还是从你那里偷的。不过,孔乙已说,读书人偷书不算偷。

艺术家:本人一看,操,上面罗列的行为艺术可谓花样翻新,可就是没有变性……

李洱:这本书我也看过。

男记者:哦,想起来了,还是你(李洱)推荐给我看的。

艺术家:就是没有变性这一手。我就想,上帝有眼,这一手是专门给我留的。书上说,行为艺术的特点是它的一次性。可是,狗屁,好多都是一搞再搞。本人就想,只有变性才是一次性的,是最彻底的一次性。

李洱:是我推荐给你(男记者)的吗?快还我。

艺术家:作者把它拿走了。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男记者:……

女作家:(一起喊)谁?

李洱:……

艺术家:他(批评家)呀。

批评家:唉,艺术模仿生活,生活也模仿艺术。他娘的,现在艺术竟然等同于生活,就像书房等同于世界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个安静的书桌了。唉……

随着批评家的一声叹息,大家突然都失去了谈话的欲望。我把麻将从书架下面的抽屉里翻了出来,又把遮盖电脑的绒布铺上书桌,充当麻将布。他们喊,茶,上茶。我就去给他们沏茶。这个时候,书房既成了麻将俱乐部,又成了茶室,上演的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一幕。趁他们打牌的时候,我把这篇对话整理了出来。我想,运气好的话,换来的稿费或许能买上半斤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