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4页)

海塞斯从后面悄悄地绕过去,临近了才突然冒出来,对陈家鹄笑道:“辛苦了一夜,以失败告终。不过,不要这样郁郁寡欢,你以为是当众表演纸牌魔术,只准成功,不能失手的?你是在破译密玛,一千次失败能够换来一次成功就已经是幸运之星了。”

陈家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许久才冷不丁地答非所问:“我感觉自己跟一个影子纠缠了一夜,我老看见它在我眼前晃,可就是抓不住它。”

“我要给你泼盆冷水吧,”海塞斯走上前,正对着他的目光说,“也许影子只是你想象出来的,事实上它并不存在。昨天回去,我冷静想了很久,还是觉得你太异想天开了。”

“不,”陈家鹄霍地立起身,正儿八经地申辩道,“绝不是我臆想的,我清楚地看见了它,可就是摸不到,像在玻璃的另一边。”

海塞斯一时无语,他在思忖他该怎么来打消他的古怪念头,让他跟着自己思路往前走。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塞斯连日来的努力已经开始有所回报,他也觉得自己已经看见过有影子一样的东西在他眼前晃晃悠悠,也许再接近一些,一个真实的家伙将会从天而临。

自侦听处侦控萨根与南京宫里的电台以来,迄今已截获上线来电十一封,下线去电十三封,共计二十四封。其中一半电报,反映什么样的事情基本是明的,比如西郊被服厂被炸的当夜,下线对上发长电一封,其意一定是汇报轰炸战况。再比如,粮店少老大一行被毙后三小时,下线又向上发电一封,其意思也是不难估摸的。再比如,杜先生找密特先生状告萨根的当天夜里,电台最后一次联系,先是萨根去电(电文很短),半小时后官里回电(电文更短),之后电台就消失了,至今没有露过面。萨根的去电内容自可猜测,肯定是在向上报告:他被怀疑了,怎么办。诸如此类。海塞斯统计了一下,这样的大致可以猜到电报内容的电报现有七封,他需要找其中之一作为突破口。只要撕开一道口子,正常情况下后面的工作就容易做了。

找哪一封电报作为突破口?

海塞斯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后确定的是南京宫里下发给萨根的最后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如下: 电文的前三行,属格式内容,其实可以置之不理,无非是发报方、接收方和发报的时间、电报的等级 等相关说明,电文的真正内容是在后面一串假名 上。这些假名海塞斯业已破译,可以换算成如下数 字:

8771 2169 5755 5050 4311

8892 2173 4169# 8932 7244

1006 9791 2000 6539

总计十四组数码,一个假名。可以想见,中间那个孤零零的假名,多半是标点符号,此外的十四组数码,各代表一个字。也就是说,这是一封有十四个文字的电文,电文的大概意思基本上也是可以揣摩的,肯定是在通知萨根暂时不要联络、等候通知什么的。

海塞斯为什么要从这封电报着手突破?首先是这封电报短,越短越好;其次他认为该电报可能有的意思相对比较确凿、固定,至少“暂停联络”的意思是确凿无疑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从此后电台就哑了,消失了。根据该电文的字数和可能的意思,海塞斯预测,他需要罗列排猜的句式总和不会超过两千次,现在他已经排除近一半,如果运气好的话,半个月内必见分晓。

像海塞斯实施的这种破译方式,正如面对一把丢了钥匙的锁开锁,开锁师(破诨者)根据经验做出判断,磨出一把把钥匙去捅锁眼,一把不行,又来一把,如是再三。这封电报,海塞斯凭经验判断,只要磨出两千把钥匙去捅它,必有一把可以将它捅开。两千把钥匙,就是两千句话,这些话意思基本相近,只是字面和句式选择不同而已。现在海塞斯已经试过近千句话,他自信最后能将锁捅开的“那句话”一定在剩下的一半句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