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第2/3页)

日本人的蒲烧鳗鱼,天下有名。当然他们有许多穷讲究处,都是经验和细节。最早的做法:鳗鱼要切成筒状,抹盐,用竹签串起来烤。后来日本关西人脑筋一活,把筒状的鳗鱼剖开,用铁扦子串好,先素烤一次,然后浸在酱缸里,蘸了浓酱,再烤一次。日本关东人历来要跟关西叫板,这类细节也不肯让:你们关西的鳗鱼瘦,我们关东的鳗鱼肥,哪能一概而论呢?那就要先烤一次,蒸透,再烤一次!——日本有所谓“剖三年,串八年,烤一生”,这玩意得研究一辈子的。比起古希腊人简洁的油、盐和酒直接烤,日本人可繁琐多了。

话说远了,且说烤的问题。现代日本许多店铺,都是用煤气炉烤鳗鱼,但传统老铺子,会强调用木炭烤,且要见明火。为什么呢?理由是煤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会让鳗鱼受潮,吃起来会软塌塌,且容易冷,而用木炭烤,更灼热更干燥,能把鳗鱼脂肪烤出来。日本老师傅会玄而又玄地说,鳗鱼脂肪滴下木炭里,能使烟熏别有滋味,于是烤鳗鱼还另带脂肪回熏之香,为煤气炉所不能有。所以啦,木炭比煤气好太多了。

北京因为当过元朝和清朝的国都,饮食间有游牧民族气,多吃乳制品,爱牛羊肉,烤涮都有。北京早年烤肉,讲究的是“支子”。有所谓老牌店铺,曰烤肉宛,曰烤肉季,民国时都以“支子老”为卖点。支子老的好处是:吸油,而且不易粘肉,而且和用久了的土锅和茶壶一样,烤出来肉,自带浓郁香味。当然,这玩意不能阻烟。唐鲁孙先生说过个段子:日本扶植了汪精卫后,王克敏出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算是傀儡政权一把人物,那天高兴了,带小妾随从,去烤肉宛吃肉,老板按规矩,让他排队。烤肉铺烟熏火燎,可以想象,王克敏就出门等候,可是老板按规矩:你出门了,排队取消。王克敏左等右等,等不到,生气了:怎么还没轮到我?老板答:你不走了吗?王克敏大怒,要惹事,结果在排队的有几位是日本宪兵队长官,过来瞪了瞪眼,王克敏只好回去了——这就是被烤肉支子一阵烟熏出来的段子。

北京烤鸭,有名的分为挂炉和焖炉,其实就是烤法的科技太进步,分化了。挂炉其实就是传统的明火烤,负责烤的师傅可以随时查看,顺手翻转,让鸭子可以受热均匀,烤完了,皮下脂肪全融化,皮脆肉嫩。焖炉烤鸭则不考验技巧,而看器物:炉膛烧热,鸭子搁铁罩里,闷熟的。这就不用考虑鸭子受热均匀的问题,不用怕鸭子烤焦了,但这种焖法,鸭子也就比较膏腴了。

法国人也烤鸭子,烤面包,而且比较推崇明火烤法。巴黎老馆子里,都有些炉子和烤架,简直可以当文物来自豪,烤架讲究越老越好。传统的烤面包蘸鹅油,判断标准之一就是面包上是否有条纹。什么条纹?上炉烤的时候,被烤架隔出来的条纹啊!——就像女孩子去海滩,晒出一身比基尼晒痕似的,大家看了都啧啧叹美一样。

还是得说回最传统的石头烤法。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北非沿海所在,石头烤肉都很时兴,但细节上又不同。用石头做炊具,亚洲人也有,比如韩国著名的石锅拌饭,中国湖州传统的石头焖板羊肉,都如此。葡萄牙人的做法是:石头烫得极热,牛排不细切,先上去烫,吱吱作响,立刻反面,两面都用石头烤得略带焦痕了,起来略凉一凉,等石头和牛肉一起略凉了,再下去慢慢烫。我也问过是为啥,答曰:老规矩。

中国人想吃热闹的,就吃火锅,日本和韩国人则爱烧烤。就像中国人通常不会一个人去默默吃火锅似的,在日本,一个人去吃烤肉,也会显得很奇怪。日本人和欧美人现在,郊游、看球赛或者露天婚礼时,都有大家吃烧烤的事儿。一来蓝天白云,二来大家合力,吃烧烤喝啤酒,热闹之极。BBQ这词,全写是英文barbecue这个字,其实源出法语de la barbe au cul,从胡须到臀,说明是把牛羊全须全尾、连头带尾的整烤,简写就是法语的barbe-cul。所以仔细想来,正统的全牛全羊BBQ,真也只能趁婚礼欢宴时吃——寻常三五人家宴,哪吃得了一只整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