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信(第3/11页)

严老有笑了:

“既然是老弟,就算当哥的求你一件事。”

老崔:

“好说。是不是想捎回来两头毛驴?”

严老有摇摇头:

“不捎毛驴,就是想捎一口信。”

老崔:

“啥口信?”

严老有:

“我那不成气的大孩,在口外劁牲口,老弟到口外遇到他,让他赶紧回来。十八了,该成家了。”

老崔笑了:

“原来就是这事,好说。”

这时做饭的小刘插言:

“口外可大了,哪里正好遇到他?”

严老有对老崔作揖:

“那就麻烦老弟寻摸寻摸,事很急呀!”

伙计小刘又要说什么,老崔用手止住小刘,对严老有说:

“一下找不着令郎,我可以先找山西口音;找着一个山西人,就找着了所有的山西人。好说。”

严老有敬了老崔一碗酒:

“一看兄弟就是常在外边混的人,比当哥的有见识。他叫严白孩,左眼角有一大痦子。”

老崔:

“什么时候让他回来?”

严老有:

“年关之前,一定要赶回家,女方等着。”

老崔将一碗酒一口喝下去:

“放心,绝误不了事。”

严老有也将一碗酒一口喝干:

“再路过严家庄,这里就有你一个家。”

这天晚上,严老有和老崔都喝大了。

老崔家住河南济源府。老崔他爷是种地的,老崔他爹是个卖盐的,到了老崔,开始贩毛驴。老崔贩毛驴不是独本生意,他有两个好朋友,一个老蒋,一个老邢,三人合股,由老崔来跑腾。由河南到口外,走走停停,去时两个多月,来时赶着牲口慢,得三个多月;一年十二个月,也就能跑两趟。伙计小刘是老蒋一个表侄,跟老崔学贩驴已经两年了。老崔原来是个爱说爱笑的人,但常年在外贩驴,就顾不了家。有一年年关回来,老婆早跟一个货郎跑了。虽然老蒋老邢又共同给他张罗了一个老婆,新娶的比跑的还年轻,但从此有人的时候老崔也说笑,没人的时候爱一个人闷着头想心事。老邢对老崔说:

“要不你歇两年,我来跑吧。”

老崔:

“还是我跑吧,惯了。路上还好些,老呆在家里,更闷。”

老崔今年四十一岁。人一过四十,性子就变坦了。伙计小刘才十七岁,性子急。两人赶路的时候,老崔爱半下午就歇宿,小刘爱催着再赶一程:

“太阳还老高呢。”

有时赶着赶着天黑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冷又饿,没个去处,老崔就骂小刘:

“你爹死了,急着奔丧!”

小刘便笑:

“叔,夜里出路!”

第二天一早,老崔和小刘告别严家庄。老崔肩上搭着褡裢,小刘肩上扛着铺盖和小米,严老有又送他们到十里之外。过了一道山梁,前边就是长治境,老崔对严老有说:

“大哥,回去吧。”

严老有学着文词儿:

“前边山高路远,兄弟多保重。”

将一坨豆腐交给小刘,又嘱咐老崔:

“你侄子那事,千万别忘了。”

老崔:

“放心,年关之前,一定让他回来。”

那时中国农村还不兴握手,两人在山梁上,对着拜了两拜。看着老崔和小刘向山下走去,越走越远,一直到变成两个小黑点,严老有才返回严家庄。

老崔和小刘继续往口外赶路。走走停停,一天能赶八九十里。十天之后,到了阳泉府。这时老崔开始拉肚子。说不上是小刘做饭手脚不干净,还是路上受了风寒,还是水土不服。住店之后,老崔骂小刘:

“日你娘,饭都做不干净,还学做生意?”

小刘挣着脖子在那里分辩:

“米在河里淘了五遍!”

又说:

“咱俩吃的是一样的饭,我怎么不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