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铺路不忘退路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4/8页)

侯卫东见曾昭强与自己意见相左,换了一个更加现实的方式,道:“胜宝集团还提到三年退税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三年县政府享受不到胜宝集团的收益,却要进行大量投入。县委、县政府在这三年是吃力不讨好,你和我的日子都不好过。而三年之后,谁当县委书记、县长还说不清楚。”

曾昭强沉默了一会儿,道:“侯书记所说是事实,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风险,为了好过日子,也就不来当县长。”

侯卫东原本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没有料到曾昭强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便道:“招商引资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合同必须相对公平。胜宝集团这不是投资,而是对成津县资源的掠夺。”

曾昭强浓眉飞扬,道:“第一,这个项目不是我引到成津来的,是省政府决定放在沙州;第二,我是执行县委决定,代表成津县政府与胜宝集团谈判,而且谈判是在高副市长指导下进行,何来掠夺之说?”

他有一个事情始终未跟侯卫东说,协议出来之前,他单独向朱民生汇报过。朱民生原则上同意了这个协议,他的底气便很足。而且,黄子堤多次找过他,给他以承诺,这个承诺让年龄偏大的他无法拒绝。因此,他咬了咬牙,口头上同意了黄子堤的方案。

侯卫东见曾昭强有了火气,也就不退让了,道:“这份意向性协议事关大局,得上常委会研究。”

曾昭强离开以后,侯卫东在办公室沉默良久。他知道,若将胜宝集团意向性协议提到了县委常委会,按照议事规则来办,他和曾昭强必定会产生裂痕。这显然是侯卫东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但是原则问题不容出卖,侯卫东坚信他是正确的。当侯卫东刚参加工作时,他为了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而奋斗,当他成了县委书记以后,随着权责的加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是否将此事提前向朱民生汇报?”

这个问题让侯卫东费了许多思量。凭着他对朱民生的了解,他知道朱民生更看重的是政绩——短期内追上铁州市的政绩。与其如此,还不如假装糊涂,先斩后奏。

至于向市长刘兵汇报的念头,仅在侯卫东脑海中一闪而过。

组织部长郭兰从侯卫东办公室出来以后,心情莫名烦躁,她把胜宝集团协议书放在桌面上,一字一句读着。她对行政工作并不熟悉,可是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组织部门,对官场上的起起伏伏看得太多,她自然明白侯卫东否决这份意向协议将面临的风险。

办公室主任黄帆敲门而进,道:“郭部长,双河镇梁书记来电话,今天中午想请您到双河镇看一看新建的党员图书室。”

郭兰根本没心情,道:“算了,今天我有事,改天再到双河,你跟梁书记说声对不起了。”

在办公室坐了好一会儿,郭兰拿起了手边的电话。

“我是郭兰,有几句话想说,方便吗?”

“方便。”

“你能不能重新考虑关于胜宝集团意向性协议的决定?”

“这只是我个人的决定,还未经县委常委会讨论。”

郭兰听到侯卫东貌似轻松的语调,突然觉得有些虚火上冲,道:“侯卫东——书记,你从上青林走到这一步,不容易。朱书记对胜宝集团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如果因为你否定了意向协议而让胜宝集团离开沙州,这个后果你考虑过没有?失去了市委书记的支持,对县委书记意味着什么?”

“郭兰,我否定的是意向性协定,而不是断绝与胜宝集团的合作,这两点有明显区别。”

郭兰反问:“有区别吗?”

“这要看胜宝集团,而不是我。”

放下电话以后,侯卫东想起郭兰如斗鸡一般的语气,不禁感到了一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