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从未料到的(第5/6页)

“这有点夸张了吧?”

“幸好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天才,而不是那种走歪门邪道的天才。”

* * *

用户的人数迅速增加,这是一件好事,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所有来的用户都抱着很大的期望,这也在意料之中。但电脑中为用户准备的服务项目,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萨姆为本森夫妇设计了手机短信回复的系统,他原本以为,这种立马就能收到回复的方式能让用户觉得很满足,能大受欢迎,哪怕对方是行为难以琢磨、言行不一的青少年。可是,实际的效果却和他的预计大相径庭,电脑回复的手机短信往往很短,有时说的还是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碰面的事,这对用户来说,当然不够好。电脑自动发布的微博也不是太受欢迎,有些人也许愿意看死去母亲的微博更新,但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这很正常。

最后,大部分用户选择的要么是电子邮件,要么是视频聊天,这两种方式可以说是电脑技术的两个极端。电子邮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条加长版的短信,而视频聊天却更像是一个奇迹。电子邮件很容易保存,你可以在邮件里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直抒胸臆,你还可以把对方的回信打印出来,放在口袋里,捂在胸口上。而视频聊天则没有这些优势,它不能保存,但它却更直观,更让人有切身的体会。用户们对眼前所见的一切表示难以置信,但他们又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它让人上瘾。它的成功就在于令人震撼的逼真程度,它看上去太真实了。当你在它面前表现得多愁善感、眼泪汪汪时,它只会像看个疯子一样地看着你,随意地问一句“你没毛病吧,哥们儿,”这些话对用户早已千疮百孔的心来说,当然是残酷的。所以,用户最终都会学着对电脑撒谎,“啊,我没事啊!”

萨姆的父亲说得对,用户必须和电脑达成妥协,他们必须学会让对话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进展,他们避开可能引起麻烦的话题,他们努力让一切不出差错。而真正的奇迹也出现了,电脑中的虚拟人也学会了妥协。用户有时会撒谎、会逃避、会支支吾吾、会哭哭啼啼、会前言不搭后语,甚至会撒下弥天大谎,但虚拟人给他们的反应却往往正是他们想要的,那毕竟都是他们深爱过的亲人和朋友。这整个程序之所以一开始能成功,正是因为电脑中的人和电脑前的人都是相互熟悉、相互深爱的,都有过亲密的沟通和交流。他们不需要很多言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双方都受过良好的训练,知道如何相互配合、共同进退,当然,在生活中,他们也是如此。

用户们的伤心让萨姆他们不好受,尤其是梅丽德丝。虽然她竭尽所能去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但那些需求却像无底洞。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流泪。萨姆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这个程序,他们支付完各种各样的费用、在各种各样的文件上签字、提供出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最后,当他们终于开始使用程序时,却无一例外的一塌糊涂。有人一连很多天,每天早上准时来,坐在电脑前,呆坐很久很久,也不敢打开电脑,然后就走了。这个时候,梅丽德丝会握住他们的手,抱着他们,让他们尽情地哭,听他们好几个钟头坐在那里回忆往事。给他们递上面巾纸,安慰他们,万事开头难。告诉他们,明天再来试一试。告诉他们,第一次是最难的,以后就好了。而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往往是伤心不已、泪眼婆娑。

“这又不是你的工作。”萨姆表示担心。

“怎么不是?”她说。

与梅丽德丝相反,萨姆觉得,安慰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替他们揭开笼罩在这个程序头上的神秘面纱。这就是个电脑程序而已,电脑里的那个人只是很像你死去的亲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