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13页)

2

正当黄一平独自在办公室里神驰万里时,冯开岭与年处长的电话交谈进行得热火朝天。

冯开岭知道邝明达那儿有个晚宴,是个加籍华商来谈项目,请他出面接待一下,既代表了市里,又有私人情谊;秘书黄一平的女儿小萌今天过生日,下午就已经向他请了假;对面秘书室里的那只挂钟,每隔半小时也会自动鸣响一次,并且伴有语音提示现在是某时某分。可是自打接了年处长的这个电话,这些琐碎便统统隐于幕后,渐渐都不再存在了。

于他而言,没有什么比年处长的这个电话更重要了。电话的内容,也让他非常吃惊。

明年初的人大、政协两会,全省地市一级政府将全面换届。阳城市长丁松任满一届多,年龄已经超过五十五周岁,铁定不可能连任。按照通行惯例,自己作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应当顺理成章接任市长一职。可是在中国官场,只要一日文件没下或者组织没找你谈话,就随时会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让这种所谓的惯例成为例外甚至意外。去年有一阵,盛传市委洪书记要到省里担任主抓农业的副省长,据说都已经有省里领导私下和他打过招呼,市里也有人开始张罗庆祝和送行,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至今没有下文。

“省委常委会刚刚听取了专题汇报,根据省委龚书记指示,市级政府换届方案将要作较大变动。有些情况可能连我们部里也无法掌控,你要有些思想准备。”年处长上来就直入主题,并无寒暄与过渡。

“能具体说说吗?”冯开岭知道,如果没有很紧急或很重要的变化,年处长不会在办公室用座机和他联系。

“龚书记和常委会也都是原则性意见,具体的条条回来后部里和处里还要再作细化,不过,有几点已经基本定下来了。”说话间,年处长那边有纸张翻动的声音。冯开岭知道他是在找会议记录。

果然,年处长开始照本宣科:“一是加大民主测评与推荐力度,参与测评、推荐的人员要更加广泛,更加具有代表性,其结果应当对干部使用起到更大作用;二是挑选候选人不再局限在一个小的范畴,视野要更加开阔,力争使参与性、竞争性更强;三是在注重德能勤绩的基础上,把廉洁提到更高的高度,坚决防止带病提拔,杜绝前边提拔后边落马;四是年龄、学历由硬杠子变为参考性依据,上下限制性条件不再像过去那样苛刻。大概就这么些吧。”

冯开岭一边听,一边悄悄用笔把要点记了下来。等年处长念完了,他其实已经大致领会了其中的主要思想。不过,由于事出仓促,他还是希望年处长能够解释得再明白一些。

“按照龚书记的意见,这次换届的干部使用政策,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体现求真务实风格。”年处长的口气与腔调,已然有点省委领导的味道。

在年处长看来,这四条原则其实都是对既往沿用多年干部政策的一种颠覆。过去若干年内,像地市级政府换届、市长更替这样重大的干部变动,多以领导推荐、组织决定为主,决定权往往最终掌握在少数主要领导手上。所谓民主举荐、测评之类,或是走走过场,或是仅仅作为一种参考甚至装饰。近些年很多地方搞所谓票选,也只局限于任用科处一级干部。有的是主要岗位由领导圈定了,次要岗位拿出来投票,还有些则是领导先内定了,再搞个所谓票选装点一下场面。而现在,突然把民主测评、推荐提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就不仅仅是几个领导点头决定就行,来自民间的观感与选票显得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了决定因素。若是真要越过这个用人底线,那选人用人范围一下就呈几何级数扩大了。因此,以往一个市长退下来,大多遵循自然接替程序,即使常务副市长不是唯一人选,选择范围最多也只扩大到市委副书记这一层面。如今,一个市里委、府两边的所有市委常委、副市长,只要基本条件符合者,那就都可能参与进来,不确定性也会随之扩大很多。至于注重廉洁那一条,目前也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就像政治觉悟、思想品质之类的条件一样,只要没被双规、判刑的官员,个顶个都非常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