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2/5页)

[30]美国小说家埃德·巴勒斯(1875—1950)1914年发表的小说,此处指改编的连环画。

[31]乔治·埃贝尔(1875—1957),法国教育家。他提出“自然”体育教育法,走体育专业化和瑞典式体操相反的路。

[32]阿尔弗雷德·德·缪塞(1810—1852),法国浪漫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尤以诗歌戏剧著称。

[33]圣—保尔·鲁(1861—1940),法国诗人,超现实主义诗人认为他是现代诗歌的一个先驱,不过,他仍然保存了浪漫派和象征派诗歌的一部分遗产。

[34]布罗格利(1921—1976),法国政治家,曾任法国公共事务部部长和外交部长,1976年被暗杀。

[35]蒙特卡洛:摩纳哥的行政区,游览观光地。摩纳哥公国位于法国尼斯南部和意大利之间。

[36]波利尼亚克:法国贵族世家,在欧洲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男系可追溯到十三世纪沙朗松家族,十四世纪由女系继承,获子爵领地。1700年获法国公爵领地。

[37]哈里·克罗斯比(1898—1929),美国诗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侨居巴黎,成立了黑太阳出版社,开始出版王尔德、劳伦斯、乔伊斯等作家的作品。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里逃生,性情变得乖僻倔强,曾向一有夫之妇求爱,1929年自杀身亡。

[38]里宾特洛甫(1893—1846),德国外交家,纳粹时期外交部长(1933—1945)。1920年前当香槟酒推销员。1946年判处绞刑。

[39]法兰西岛:法兰西的发祥地,现为法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辖巴黎市、埃松、上塞纳等八个大区。

[40]毕加尔(1714—1785),法国雕刻家。1750年后为路易十五的宫廷雕刻师。主要作品有《公民》、巴黎圣母院中的阿尔古公爵墓碑、裸体的伏尔泰雕像,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以“毕加尔”命名的街区位于巴黎北部,有红磨坊、妓院等娱乐场所。

[41]原文为意大利文,“假面喜剧”从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

[42]拍摄于1946年的法国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雷蒙·拉迪盖的半自传体小说,描写在一战行将结束前的几个月,一名丈夫在前线作战的少妇跟一名年仅17岁的大男孩发生了一段畸恋。

[43]法国作家莫里斯·巴雷斯(1862—1923)写于1897年的小说。

[44]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帕韦泽(1908—1950)的日记。

[45]法国作家普雷沃神甫(1697—1743)写于1731年的小说。

[46]法国诗人、作家奈瓦尔(1808—1855)的小说集,出版于1854年。

[47]法国作家贝尔纳诺斯(1888—1948)写于1934年的作品。

[48]格利埃尔高地位于法国东部博尔姆高原,1944年,当地一支抗敌武装与德军英勇激战,1973年,由雕刻家埃米尔·吉利奥利制作了国家抗战纪念碑。

[49]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殖民地近百年,二次大战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组织武装反抗,是为阿尔及利亚战争。法国政府不堪其负;意欲非殖民化,让阿尔及利亚独立。1958年,法军右翼军官在阿尔及尔发动军事政变,反对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扬言挥师本土,推翻政府。国内局势极度紧张,各派政治力量便推戴高乐将军主政,结束第四共和国,开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利用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亲自视察阿尔及尔,以巧妙的策略化解了危机。

[50]亨利·德·蒙泰朗(1896—1972),法国二十世纪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体现出古典美,语言典雅,尤其注重心理分析,认为“一切都来自人的内心”,应“表现人的灵魂的某些活动”。《少女们》(1936)是四部曲中第一部,贯穿四部曲的主要人物,是个厚颜无耻的青年作家皮尔科斯,对女性具有诱惑力。许多女子倾慕他,尔后又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