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第三十四章 尤利斯·凯撒的作战计谋(第3/4页)

至于他挥军作战,有好几次所冒的危险都超出了任何用兵之道;因为他征服埃及王国,然后追袭西庇阿和朱巴十倍于己的军队所用兵力是何其单薄啊!真不知有谁能比他对自己的命运抱有更加非凡的信念。

他常说,重大的决心不应斟酌再三而必须付诸实施。

在法萨罗战役之后,他挥师向亚洲挺进,横渡赫莱斯蓬斯海峡时,他仅有一艘战舰,但却在海上与吕西尤斯·卡西乌斯的十艘大舰遭遇;他不仅敢于停下等他,而且竟直向他驶去勒令他投降,最后降服了他。对阿列西亚[9]的猛烈围攻开始之后,守城的有两万四千人,整个高卢起而攻他以解阿城之围,他们纠集了十万九千骑兵,二十四万步兵,他拒绝撤围,决心同时应付这两大难题,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和多么非凡的信心啊?可他全都顶住了;在大战城外之敌取胜之后,他立即又轻而易举地收拾了围在城内的敌人。卢库卢斯在打提格兰国王、围攻提格拉诺塞特[10]时,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情况有所不同,卢库卢斯面对的敌人较为软弱。

这里我想指出围攻阿列西亚时的两件罕见的大事,其一是:高卢人纠集起来到阿城对付凯撒,清点过他们的全部兵力之后,商定撤去这支大军的很大一部分,以免人多陷入混乱。这种担心人数过多的例子倒是前所未有;不过仔细想来,一支军队似乎应该按照一定的条件确定适当的数量,因为粮草供应会有困难,指挥约束也会有困难。数量庞大的军队不曾有过大的作为,这类例子是不少的。

据色诺芬记载,居鲁士曾说,铸成优势的不是士兵多寡,而是勇士的数量,多余者不会添力只会添乱。巴耶塞特力排众议决定同帖木儿开战,其主要依据是,敌人多得无计其数,他可以指望其发生混乱。斯坎德培多谋善断、能征善战,他常说,一位善战的将军有了一万或一万二千忠诚的战士,就可以在任何军事行动中不失面子。

第二件似乎有悖于战争的常理与习惯:韦圣日托利克斯受命担任反叛高卢的各部的首脑与司令之后,竟决定退守阿列西亚。因为一国的统帅决不能亲自参战,除非到了最后关头,事关国家的最后地盘,不加保卫就再无希望;不到这个关头,他就应该超脱,以便能从全局上确保治下各部的需要。

现在回头再谈凯撒。据他的亲信奥庇乌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变得比以前迟缓、慎重了些:他认为他不能把这么多次胜利得来的荣耀拿来随意冒险了,一次失利就会令他前功尽弃。意大利人在责备年轻人的大胆鲁莽时,称他们为“荣誉上的饿汉”,说由于他们在荣誉上还十分饥饿贫乏,他们有理由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追求,但已经功成名就的人就不该如此了。对荣誉的追求和渴望同别的事情一样,是可以有个合理的分寸、得到一定的满足的;不少的人也是这样做的。

他极不赞成古罗马人的那个信念,他们在战争中只愿凭借单纯的勇气。他比我们今天还要更讲究意志,而且不赞成用任何手段去获取胜利。在同阿里奥维斯托斯[11]作战时,双方进行了谈判,谈判时两军之间出了点乱子,事情的发生要怪阿里奥维斯托斯的骑兵;乱子一出,凯撒取得了很大的对敌优势;但他却不愿加以利用,因为他担心有人会说他不讲信用。

在战斗中他经常着华丽、鲜艳的衣服以引人注目。

他牢牢管束他的士兵,越靠近敌人他管得越严。

古希腊人责怪某人极端无知,就用句常用的成语,说他既不识字又不会游泳。凯撒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会游泳对打仗大有用处,他也得过游泳的不少好处:当他需要急行军时,他往往就洇渡所遇的河流,因为他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喜欢徒步远征。在埃及时,他已经上了年纪,一次为了逃命,不得不登上一条小船,由于许多人跟他一起上了船,小船就有沉没的危险,他弃船跳入海中,游泳到达二百步外自己的舰队;为了不让敌人夺去,他右手伸出水面举着他的几个记事本,还用牙齿拖着他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