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第三章 塞亚岛的风俗(第4/7页)

斯克丽博尼亚劝他的侄子里勃,与其等待法律的判决不如自己去死;他这样对他说,他保留了自己的生命,只待三四天后,把它交给来找他的那些人手里,这是在为他人效劳,也是让敌人好拿他的血去喂狗。

据《圣经》的记载,上帝法律的迫害者尼卡诺尔,派了他的卫队去抓善良的老人亚撒,亚撒德高望重,被人敬称为犹太人之父。他的门烧着火了,他的敌人准备抓他,这位老实人见到无路可走,选择慷慨就义,也胜过落到坏人手里遭受凌辱。他用剑自砍;但是仓促之下一剑没有砍准,他从一堵墙上奔去往一群士兵中间跳,士兵往两旁闪开,给他留出空档,他的头直朝地上跌去。尽管如此,他觉得自己尚未死去,鼓起余勇站了起来,全身鲜血淋漓,伤痕累累,穿过人群冲到一座陡峭的悬崖前再也走不动了,他用双手扒开一个伤口掏出肠子,又撕又团,向追上来的人扔过去,大骂他们会受到天罚。

强迫他人意志的暴力中,依我的看法,首先应该避免的是对女人贞节的暴力,因为这种暴力必然含有肉欲成分;由于这个原因,拒绝也不是彻底的拒绝,被迫之中或多或少有点儿自愿。佩拉吉亚和索弗洛尼亚两人都得到圣位,佩拉吉亚为了逃避士兵强暴,带了母亲和妹妹投入河里;索弗洛尼亚为了逃过马克森希厄斯皇帝的胁迫,也自杀而死。宗教史颂扬很多这样的圣女的事例,她们在死亡中寻求保护,抗拒暴君准备对她们进行的污辱。

未来的世纪可能庆贺这个时代出了这么一位学者,而且还是巴黎的学者,不厌其烦地奉劝我们这个世纪的妇女,遇上这类事感到绝望之后,做什么也不要走这个可怕的极端。我以前在图卢兹听到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没有把那个故事编在他的集子里使我感到遗憾,有一位妇女被几名士兵干了以后说:“感谢上帝,这辈子总算有这么一次,我不用感到有罪而着实满足了一番!”

确实,这类残酷的禁忌跟法国人的温情是不相称的;所以,也要感谢上帝,自从这个有益的忠告以后,我们的风俗也得到了澄清,根据好心的诗人马罗的规则,她们只要干的时候说声:“不!”就够意思了。

历史上多的是这样的人,千方百计以死亡去结束痛苦的人生。

卢修斯·阿伦蒂厄斯,据他自己说,为了逃避未来和从前而自杀了。

格拉尼乌斯·西尔瓦尼斯和斯塔蒂乌斯·普洛克西缪斯,被尼禄赦免以后自杀了;为了不愿受这个恶人的宽恕而偷生,也为了尼禄生性多疑,动辄陷害正直人,不愿再受他的第二次宽恕。

托米里斯王后的儿子斯帕加比斯,当了居鲁士的战俘,居鲁士下令给他松綁,他抓住第一次开恩的机会就自杀了,他原来盼望获得自由是要为被捕而雪耻。

博盖兹是薛西斯国王派在伊翁的总督,受到赛门率领的雅典军队包围。赛门向他提出一个妥协的建议,他可以带了军队和财产安全地回到亚洲,他拒绝了,他不能辜负主人的托付而苟且偷生。他守卫城市直到最后一刻,城里粮食一点不剩,就率先把所有的黄金和其他一切敌人可作为战利品的东西都投入河中。然后,下令点起一堆大火,把妻子、孩子、小妾、奴仆勒死,扔在火里,然后自己也跳了进去。

印度国王尼那切杜斯听到风声说,葡萄牙总督并没有明显的理由,就是要剥夺他在马六甲的职权,把它交给冈巴斯国王;他就私下打定了主意。他下令搭了一座深度超过宽度的高台,撑在大柱子上布置得花团锦簇,香气袭人。然后,他穿上绣金长袍,上面饰满贵重宝石,走到路上,借台阶登上高台,高台的一角已有一堆香木点上了火。大家赶来看这些不同寻常的举止到底是为了什么。尼那切杜斯神色果断,但是很不满意地指出葡萄牙欠他的情,他那么忠于自己的职守,多少次他手执兵器向别人证明,对他来说荣誉远远要比生命珍贵,他不能在自己身上不使用这个原则;虽然命运使他无法反抗强加于他身上的侮辱,至少他有勇气让侮辱降临不到自己身上,让这件事作为民间的笑柄,这也是他对庸才的胜利,说着他投入了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