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2页)

第三种估计,是信仰原因。

这种估计,与第一、第二种估计相关。那就是,良渚文化在遇到生态灾难和战争灾难的时候,在集体精神上无法有效应付,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一种比较可信的回答是,过于刻板而精细的社会结构,造成了控制能力的僵化。

那些精美玉器,多数是祭祀用的礼器。玉器和陶器上十分一致地刻着神人兽面神徽,证明良渚文化已摆脱了原始多神教的自然崇拜,躬行着一种以祖宗崇拜为基础的极端化神权信仰。

这种极端化神权信仰,既是文化的演进,又是文化的歧路。因为正是这种不正常的信仰,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发现危机、应对危机、战胜危机的能力。一旦有事,习惯性地依赖神权,当然只能走向灭亡。人类历史上有不少更大的文明,也正是由于这种极端化的神权信仰,而迅速破败。

可见,极端化信仰,或信仰的极端化,会放弃自身智慧,导致精神失控。

因华贵而刻板,因刻板而极端,因极端而盲目,因盲目而依赖,因依赖而低能,因低能而无措,这似乎是一种必然。

相比之下,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中出现的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痕迹,却没有像良渚文化那么极端化的信仰标记。

龙山文化显得比良渚文化粗疏和落后,但又显得世俗和务实。历来,与极端化信仰相比,反倒是世俗和务实更有生命力。长江边的精致奇迹,为什么比不过黄河边的粗犷存在?这里埋藏着的兴衰玄机,至今仍有意义。

多年以来,我一直寻找着中华文明两条母亲河交融和撞击的前沿焦点。事实证明,这种寻找有些难度。约略找到一些,却又不是很早,缺少追根溯源的价值。松江广富林,是到目前为止两河文化相叠的最早遗址之一。我期待着今后的挖掘,能找到这方面更多的证据。

我说了,前面这几点都只是估计和推测。但粗粗一想,即便是推测也已经具有很大的学术气象。你看,生态原因、战争原因、信仰原因,最后的结果是两条母亲河之间的文化叠加,这是一些多么有意义的理论课题!中华文化的研究,理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之上,而真正的高度又总是与始源性的探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