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网络问题(第2/5页)

听众:因为那些人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就是为了赚钱。

陶宏开:听众分析得非常准确,他说的不错,那些人就是为了钱。有一次在北京开会,某某人对我说:“网络游戏利润很高呀。”我说他胡说八道,网络游戏有什么价值?一棵树在乡下可能卖10元钱,锯成板子能卖到100元钱,家具厂加工后可以卖到1000元,通过人的劳动能够让原材料增值是价值。网络游戏是价值的转移,通过孩子的手把父母的血汗钱转移到一部分人口袋中。网络游戏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不和谐,这是负价值。

我父亲过去是河北省计委的负责人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管全省的计划,我父亲忧心忡忡地告诉我要节约,因为当时物资越来越紧张,有钱都买不到东西。我父亲忧国忧民,忧的是物质匮乏;现在中国的超市一个比一个大、小区一个比一个豪华,但我也陷入忧虑。我和我父亲忧虑的心情一样,但忧虑的内容不一样,我父亲忧虑的是物质匮乏,我忧虑的是道德缺失。某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及中国的百年大计,数以万计的网吧给社会带来多少痛苦?网络游戏让某些人成了年轻有为的亿万富豪,但后面是多少孩子的迷失,多少父母的痛苦!上个月我去一个少管所录制节目,未成年人中60%是因为网络游戏走上违法道路的。都是不满18周岁的孩子,我讲课时有些孩子因为想念父母,想念爷爷奶奶而哭了,正是这些孩子造就了中国的网络富豪。我退休了,我每个月有收入,我可以安享我的退休生活。2004年5月5日,我看到报纸头版头条登载了一个母亲对社会的求助信:“沉迷网吧,面临休学,母亲流泪,谁能帮我救救女儿?”这个孩子在河北省最有名的高中读书,却沉迷于网络不好好学习,母亲找到报社求助。我感到这个孩子很可惜,想帮助他们,但当时我以为是一个个案,没想到是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帮助这个孩子,孩子认识到网络的危害,愿意回到学校重新上课。两年后7月12日的报纸报道这个孩子高考考了603分。消息刊登后,我的家里再也没有安静过,全国的电话潮水一样打过来,很多家长从新疆等地来找我。我才知道上网成瘾是个大脓包,我一点破,“嘭”地喷出来,全国各地很快邀请我去做活动。我不想靠大家的痛苦来成名,我是为了素质教育,因为网瘾不是孩子的错,网瘾不是孩子的唯一问题。我写了五本书,最后一本书名是《网瘾不是孩子的错》,三个原因: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不健康;社会不良影响;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心理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厌学、网瘾、暴力、赌博、欺诈等。网瘾的问题是最突出的,别的问题还有办法去治,家长对网瘾这个新问题束手无策。

教育的三个环节——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我做的是整体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自我教育学。人从一出生就接受教育,这四种教育是相互掺杂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任何工作都有上岗证、资格证书,唯独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没有证的,那就是做家长。做家长不需要任何资格证,两厢情愿结婚生孩子做了父母,父母这个工作是最难最重要的,我很难责怪现场的父母没有上过做父母的课程,怎么样做父母是最重要的难题,我建议学校开展父母学这堂课,让人们懂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我们现在的父母想当然地根据过去的观念即我们父母的理想去教育孩子,而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变化——时代在前进,我们要与时俱进,父母也要与时俱进。很多父母不会做父母,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要说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过度物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举世闻名的,将孩子作为小皇帝捧上了天。爱是对的,但爱的方法不对,中国父母把爱物质化,金钱化了,以为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最多的金钱。这是最大的错误,单向的给予。有些家庭条件并非太好,但还要给孩子买名牌,那是卖弄、虚荣,家长以为孩子穿名牌,我省吃俭用,多么爱孩子。这是爱吗?中国的孩子被给予惯了,他不觉得宝贵,反而会逆反,父母还心甘情愿。有个父亲给我打电话时哭了,说给了孩子一切的一切,孩子却恨他。我问他能否给孩子一切?他只给了孩子他认为应当给的一切,很多应当给的他没有给到,所以孩子恨他,父母以为的一切就是金钱和物质。过年给红包是最大的错误,很多父母哭诉过年时孩子不回家,一个14岁的孩子整个春节不在家,家里找不到人,因为不愿意被父母找到,他坐车到安徽阜阳的网吧去玩。父母对爱的理解非常错误,而且还要把这种错误的爱延续。美国一个三代单传的华裔孩子成绩一塌糊涂,后来知道学习了,孩子的母亲有一次对我说孩子上个月英语考了100分,孩子的爷爷奶奶带孩子去购物庆祝,后来每次孩子考了100分回家都要出去购物庆祝,家长不愿意去孩子就会撕卷子、发脾气。考100分不要这么高兴,孩子考100分,家长替他高兴,孩子考得不好,家长替他担心,要用精神来奖励,为什么要用物质呢!这是拿钱买错,拿钱买气。过度物质是家长对孩子的第一个错。第二个错是过度保护,中国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一个电视台副台长责问我怎么能说中国的父母不会爱孩子呢!他是个有洁癖的人,但从孩子出生后就把桌子、椅子的边边沿沿用海绵包起来。这是保护孩子吗?如果孩子不碰到,他怎么会知道走路要小心、桌角会伤人呢?一个孩子摔倒了,家长会赶紧抱起孩子,抱怨地打地,打地是保护孩子吗?过度关爱、保护让孩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有些孩子耍赖时,家长还会赔笑,以为好玩,但孩子长大了就不好玩了。第三个过度是过度期望。课外作业、辅导一大堆,孩子腻烦枯燥的学习,家长用逼迫和过度高压的手段。过度关爱和期望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要防止逆反,关键在于教育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