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3/5页)

那大家就都不要考了嘛。

╮(╯▽╰)╭

反正就是宫外的贾家二房每隔几年就要闹腾一回,然后叫元春在宫里都能觉得烦燥的想咆哮。

其实早就在宝玉不肯成亲,也再不肯对房里的丫头有轻薄之举时,就可以看出来宝玉变了。可惜当时谁都没在意,只看到宝玉成天拿着书本在看,就以为他在上进,一心苦读。

这就是不识字的坏处了。

王夫人识字不多,贾家的丫头也没几个识字的,所以谁都不知道宝玉看的是太上感应篇,道家典籍,佛家经藏这一类超脱红尘的东西。

然后宝玉在这里看,那边还高兴的三餐加点心……很是鼓励的样子嘛。

去书院读书,虽然没像家里似的那般被照顾到,但是他看四书五经的同时也看这些书,书院的先生觉得看这些书可以有效的调节学生的心态,只叫他不要移了性情便不管他了。

当然了,有的先生还热心的给宝玉介绍了几本他曾经看过的,特别有深度,让当年落榜的他特别有感触的道家典籍。

这一来二去的,宝玉就走上了一条命定的,但并非家人期待的路……

王夫人一生二子一女,一子殇,一子出家,唯一女虽贵为皇妃却经年不得见。

长子虽有子嗣传于世,却到底隔了一辈。再加之王夫人早年一心扑在儿子身上也没对几个孙子上心过。此时除了用孝道让孙子对她上心外,也没什么感情基础就是了。

王夫人怎么也没想过,临老临老她竟然要靠着庶子过日子,也是一种讽刺了。

赵姨娘也没想过她多年夙愿竟然会以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实现了,但这并没让赵姨娘有多少喜悦。

早就对贾政没甚感情的赵姨娘,其实早就做够妾了。她也想当家做主当个老封君。

她就想着哪天贾政咽气了,然后他们这一房就可以分家了。

她跟着她的环儿出府另过,环儿又是个有出息的,咋不能给她挣份诰命回来。如今宝玉出家,那么无论怎么分家,做为贾政唯一的儿子,怕是分不出去了。

除非二老爷咽气后,二太太愿意跟着儿媳妇孙子过日子。

唉~

宝玉出家了,探春还不乐意成亲。无论是二太太还是赵姨娘等人又开始给贾环物色媳妇人选了。

这个人选二太太想从王家挑,赵姨娘一听王家姑娘,瞬间头皮发麻,死活不同意。总之为了贾环的亲事,又是另一番官司。

那都是前几年的事了,话回当下,此时元春还在想着怎么安排彤语时,出海多年的绯歌终于回来了。

那艘经历了不少风雨的大船停靠在通州码头,他们一行人下了船便先在通州休整。

洞明星叫了九星旗留守的人,然后得到了不少消息,也叫绯歌这些多年不曾归国的人对国内的事有些概念。

绯歌也没想过他们会一走多年,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想走走看看,然后就越走越远,再然后经历了太多事后,有时候就成了牵绊。

早年看书的时候就听说大英帝国的许多贵族曾经都是海盗出身,等绯歌真跟‘海盗’亲密友好的接触了一回后,不得不感叹写这段文献的人是个正直,不向权贵折腰的人。

泥嘛,这也太写实了哇~

此时的海外有很多无人岛屿,以绯歌一行人的武力,提前抢占几个不成问题。得了岛屿,就得布防施建。

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以及不少的时间才能完成。问一句‘时间都去哪了’,您瞧瞧,这还有什么好回答的呢。

.

那几个小岛都需要留人,而且要留也必须留自己带去的人。好在绯歌他们这一行人人数不少,再加上年轻力壮的小伙以及年轻漂亮的姑娘再来个集体相亲,又能有不少新生代出来。

不过新生代想要独挡一方还需要风雨和时间的历练洗礼,所以这一次回国,绯歌他们的船上到是多了一些买来的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