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8页)

“俺王二咋还连你不如呢!”

7月5日,大爷正在家里和本村一起办《土地晨报》的高守诚商量出路。

“仕昌啊,听说国民党招收三民主义青年团员,我要报名参加了,你去不去?老天爷这样,我们不能在家里了。”高守诚问大爷。当时,参加三民主义青年团[1]的培训,出来后在村里为国民党干事,一个月能发十斤小米十斤柴火。

大爷犹豫不想去。

“听说李竹明正缺一个会计和文书,要不你去那里吧?”守诚建议道。

李竹明当时是夏坡乡国民党乡长。

高守诚去安丘西部的牛沐乡参加了三青团培训,回来后在村里干伪公事,主要为村里记账理财。

大爷在七月份的一个晚上,简单收拾一下,把行李打成一个包,向爷爷说明去意。爷爷也无可奈何,奶奶只是暗自掉泪。

“出去要小心!俺只希望你说上个媳妇,再穷,我们能安稳地过日子,可你不听,偏要出去。俺想起槐树下死的那俩人就害怕。”

“别管了,随他吧!”爷爷说。

大爷偷偷地出门,看天上,月牙已从山后偷偷地钻出来,暗淡的月光在悄悄地送行。出门南行就是南山,可以避免碰见杂人。

爬上南山,大爷长舒一口气,回头看朦胧的山庄,传来几声犬吠,他心里涌起一股淡淡的酸愁。

从降媚山和南边岱夫山鬼子防区钻过,沿着山沟走到山南水库才西行来到夏坡国民党乡政府驻地。

乡长李竹明正在和51军驻夏坡三团团长李文月商量战事。

“报告,有人求见。”士兵进来。

“没看我忙吗?”李竹明答道。那时部队正计划在夏坡修筑防御工事,作为51军巩固的根据地。

李竹明第一眼就对眼前这小伙子很满意。高大魁梧的身材,浓眉大眼,方正的脸上透着一股沉着和冷静。

“哪个村的?”

“秦戈庄。”

“文化水平呢?”

“高小。”

“为什么当兵啊?”

“打鬼子,还图碗饭吃。”大爷回答很简单。

“既然上过学,字写的怎样啊?”

大爷当场磨墨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孟久你认识吗?”

“我本家爷爷。”

“呵,不错!就在这里干吧!给我干文书。”

这时大爷才知道,为了共同对付鬼子,军队和地方一致,那时已经是军政一体。李竹明本身也是部队上人。前两年,大爷给李竹明干文书,文笔又工整又漂亮。闲暇时间,李竹明就安排身边人加入部队训练,包括实弹演习、战术动作训练,如高姿匍匐、低姿匍匐,利用地形地物侧面接敌,匍匐和跃进相结合的冲击方式,近战、夜战军训科目,大爷都参加过。大爷枪法也不错,训练时他发的是那种当时国民党最常规配备的中正式步枪。平常大爷则佩带着铮亮的20响全自动快慢机,为李竹明当勤务。

大爷参加国民党就是为了能打鬼子,混衣穿饭饱,其他方面也没多考虑。当时大爷对共产党认识也不清,在他眼里,共产党就凭那土炮(我们老家上山打野兔的那一种)、老套桶,装备差、力量差,怎能打日本鬼子?大爷吃亏就吃在他的认识上。以后又有本村国民党人员的拉拢,一直没有对共产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他的不明不白的国民党出身,也连累了爷爷一家人遭受饥饿和胆战心惊的流亡。

1942年,51军计划扩大自己的军事防区,拔掉夏坡周围的日伪防护力量。团长李文月安排大爷留意夏坡以东的炮楼如何拔除。

秋天的阴历八月十三日,正是夏坡大集,“春香苑”的生意特别红火,一片柳声莺啼。由于这里有驻军,夏坡又是西南山区的东大门,南来北往,商贾云集,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大爷在大集上突然发现了一个目标。老曹鬼穿着便衣,大摇大摆地进了“春香苑”。这地方真是花红柳绿,画栋雕梁,悠扬胡琴,曲调缠绵。曲径深处,纱罗幔帐里,男女淫笑荡语盈盈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