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03章 倒叙(第3/5页)

“我很少去书店,大多是看杂志。”

“短篇小说一般都是在杂志上发表。作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杂志型,另一种是书籍型。有的人在杂志上势不可挡,可是一写书就一塌糊涂。持弓式作家、捆包作家大多是杂志型,因为杂志周转快。在周刊或者月刊上发表的作品,很快就淹没在书籍的洪水里。作品像流水一样消失,所以才叫做流行作家吧。”

“不过,不少人先在杂志上发表,然后结集成单行本。”

“这是作家的意识问题。作品的重心是放在杂志上还是书籍上。如果在周刊或者月刊上发表,以敷衍搪塞的态度信手写去,下笔千言,这肯定会得到报应的。没写两句话,就另起一行,一百页的稿子,其实内容只有一半。要是没东西可写了,就拿色情的段子凑数。光描写那个场面,周刊杂志就能登两三个礼拜。如果印成书,也只能是下半页空白的‘白板小说’。不管怎么说,即使在杂志上发表,也已经堕落成为‘打击乐作家’啰。”

又是一个新名词。

“什么叫‘打击乐作家’?”

“就是锣钹、定音鼓之类制造效果声响的打击乐器。杂志好比一支交响乐,许多作家聚集在一起合作演奏音乐。如果其中一两个作家滥竽充数,在整个合奏里也看不出来。在交响乐里,有打击乐当然好,没有的话对整体也不影响。因为这不是打击乐的演奏。写白板小说的人,只能堕落成‘打击乐作家’,或者文坛的‘手纸交换商’。”

“文坛的‘手纸交换商’是怎么回事?”

“就是把作家的趣闻闲话、小道消息收集起来,作为吃饭的工具。虽然在文坛稗史上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如果自己摆出一副从文学主神那里领到尚方宝剑的架子,对各个作家的所有作品吹毛求疵,那就变成文坛的‘刻薄鬼儿’。他们只会用扣分的眼光看待作品。把作品放在案板上,专门挑刺儿。挑刺儿并不是为了做出味道鲜美的菜肴,而是极力把这道菜(作品)做得糟糕透顶。他们手里的菜刀对着玻坏作品的最关键部位切下去。鸡蛋里挑骨头谁都会,这是所有本领中最卑鄙下流的本事。如果以这个本领作为自己的职业赚大钱,而且还是作家在文坛登记注册,实在叫人笑掉大牙。”

“我说你一句,你的嘴也够尖酸刻薄的了。”

“因为我还没有在文坛登记注册。局外人说什么都行。对于文坛来说,我是读者。就是说,我是客人。客人对自己购买的东西可以随便说三道四。”

“是这么回事。”

女老板表情不自然地摸着客人送给她的书的背面。

“‘刻薄鬼儿’的职业就是说坏话,这没有办法。没有比作家对同行的作品横挑鼻子竖挑眼更无聊的了,人家肯定会反问:你自己的作品又怎么样?小说体现各个作者的喜好,所以对不合自己口味的作品,怎么挑都会有毛病。挑不出毛病的、无懈可击的小说,那就不是小说了。”

“不是小说,那是什么啊?”

“那只是像政府出版物或者医药说明书那样干燥乏味的文章的罗列。小说应该有作者的气息、个人的性格,正因为具有作者的矛盾和破绽,那才是小说。光知道批评挑剔同行的作品,最终自己的作品变得像躲在甲壳里的乌龟一样。所谓‘龟壳小说’,没有破绽,虽然受到行家的称赞,可是只能趴在读者的脚下一动不动。”

“好像没有一个作家你看得上眼的。”

“坦率地说,现在日本全国,我看得上的也就两三个。其他的都不过半斤八两。你等着瞧吧,用不了多久,就是我的天下。日本的推理小说,看我的就足够了。”

“我也全力支持你。”女老板似乎被客人不知天高地厚的牛皮吹得晕晕乎乎,忙着给他的杯子里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