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6/8页)

太后屏退左右,垂问何事,大娄尚书从袖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恭敬呈上。太后抖开看了看,道:「哦,当是什么事儿呢,一些笔墨小事。读书人偶尔发酸写些牢骚句子,睁只眼闭只眼粗粗一罚就算了,别在这上头太较真,当真要造反的就不会这样写了。」

大娄尚书道:「娘娘凤察细微宽厚仁慈,但娘娘可知道,写此对的人是哪个?」太后道:「难道此人还有些来历?」

大娄尚书道:「此人叫程适,太后约莫听说过。当年在民间救出睿王且同住了一年的两个孩童,其中一个就是他。他与当年的另一人顾况去年明经科同中了末榜,曾在秘书监做过楷字。后来约莫因睿王举荐,皇上将顾况赐封为蓼山知县,赐程适为吕先军中掌书。」太后的一双蛾眉微蹙了蹙:「你这副对子,竟是从蓼山县得的?」

大娄尚书躬身,「正是。此对是蓼山县衙的师爷献来,臣已派人取程适在楷书阁的笔迹核对过,确实无误,吕先将程适派至县衙做知会文书。」太后沉吟,娄予省上前一步,低声道:「而且据臣所知,吕先去蓼山县时,睿王殿下亦化名随在军中。蓼山县衙内新近住着位窦公子,据说与睿王殿下形容相仿。」太后默声不语,片刻道:「你已在查着了?」

娄予省再躬身:「是,臣已派人去军中拿程适回刑部。」

太后道:「也罢,你就先查着吧。此事哀家去和皇上说。」

大娄尚书奉命告退,继续撤查。

一日后,查到了程适和顾况的两位师父刘铁嘴和宋诸葛,得知两人一个说书,一个算命。

再一日后,娄予省禀报太后,近日京城小儿游戏时常唱一首歌谣,「新年初,月弯弯,弯弯待十五,十五话团圆。灯笼满城挂,烟火天明前。」

又一日,娄予省再禀报太后,程适与顾况与程太师和吕太傅分别同乡且同村。

等到了正月初十,太后方才觉得该让皇上知道。再传娄予省进宫,将对联与卷宗同时呈到恒爰面前。恒爰听着娄予省与太后陈述,一面将对联卷宗一一打开,御书房外天已尽黑,雪落如絮。程适正在尚川城内的火炉边喝小酒,顾况在县衙内看卷宗,司徒暮归陪着恒商在蓼山县的客栈里小酌。

司徒暮归道,韩湘子诗赠韩昌黎,言他雪拥蓝关马不前。行不得退不得,踯躅难进,当是最无奈时。

恒商便握着酒杯道,其行一路,漫漫迢迢,一夜风雪阻却蓝关,半生皆过,望雪但醉又如何。

仰头又灌了数杯,再看窗外。司徒暮归瞧着他,良心微现,有些自责。司徒大人平生有个小毛病儿,自己也管不大住。看见某人有个小疮疤,总忍不住伸手去揭一揭。

恒商那日求他陪自己出了县衙,不想见顾况,又舍不得离开蓼山县,只在客栈里住着,饮些伤情小酒,再遥望蓼山县衙,聊以度日。他喝酒司徒暮归必要作陪,陪酒的时候总忍不住放些应景的话出来,引得恒商触情一醉。于是乎一揭一醉再一醉一揭,数天就这么过了。

赵禁卫长带着密禁卫们潜伏在客栈中,将这几日的情形一一详记:睿王殿下和司徒大人同进同出,饮酒谈诗,司徒大人每每服侍殿下安歇。

娄予省将这几日查探一一详述完毕,恒爰阖上卷宗,大娄尚书叩头道:「此事干系社稷,皇上明鉴。」

太后道:「皇儿,此事当谨慎处置。」

恒爰将卷宗拢在手中,道:「朕都已经明白了。」望着娄予省,一字字道:「卿说了这一堆,又拿了这些东西,无非是想告诉朕,睿王要谋反,抢朕的龙椅。吕先是合谋,太师和太傅都是幕后主使。睿王是太师太傅十几年前就留下的一颗棋子,布局数年,这次去蓼山乃是去勾结江湖帮派和草寇。程适的这个对儿是造反的暗语。造反的时间就在正月十五半夜。朕说得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