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朝大海(第6/10页)

我们环球之旅的第一站到了。济州岛名声在外,号称世界新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当然,吸引我们来的,必然不是它的美景。济州岛在我的计划书里,是一趟寻觅之旅,不是阳光沙滩,不是比基尼美女,而是一群神秘的“老女人”——“海女”。

济州岛有“三多三无”之说。“三无”是指无小偷、无大门、无乞丐,说明这里民风淳朴,无须设门来防偷窃,也无人乞讨。“三多”是指多石、多风、多女。济州岛是个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多风多石能理解;多女则是因为,以前济州岛的男人大多要出海捕鱼,维持生计,遇难身亡比率很高,造成了岛上的“阴盛阳衰”。

正是剩下的这些女人们,有些接过了男人们的鱼篓,潜入波涛汹涌的大海,冒险去采集海底的海鲜。

在其他国家,这群人被当作传说,而在中国古代,她们的名字叫“鲛人”。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则把她们称为“海女”。据说,她们不需要借助任何潜水设备,就能在水下闭气2到3分钟,轻松下潜20米,徒手捕捞生活在海底的章鱼、海胆、鲍鱼等水生物。

而现在海女已在慢慢减少,只剩下一些老人家还在从事这一古老的职业。她们中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几岁,年长的,则有九十多岁。或许再过个十几二十年,海女真的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停船,登岛。一位在北京的韩国朋友Cici,得知我们要在济州岛停靠后,赶回了韩国,来做我们的向导。

没有休整,我们去租了辆车。Cici告诉我们出市区50公里外,能找到一个港湾,那里是海女的聚集地。

驶出济州岛,沿途有很多海女的石雕。我们开始感受到一些她们的特殊了,如果不是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们是不会为这一群体塑像的。千百年来,她们已是一方图腾。Cici说,如果没有海女,就没有济州岛。千百年前,正是这群女人,养活了这座岛上的居民。

跟着石雕走,我们离海女越来越近了。

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但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儿。这里人头攒动,游人如织,跟我想象中的只有几个年迈的海女在海里潜入浮出作业的景象,大相径庭。

因为名声在外,这儿已经变成了一个旅游区,世界各地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不过我还是见到了四五个海女,她们确实年纪很大,都是一些老奶奶。穿着黑色的皮质衣服,戴着潜水镜。

一个看似领班的海女,拿着麦克风,向游客鞠躬问好,然后说要开始表演了。人们纷纷举起手里的相机、手机,“咔嚓、咔嚓”一顿拍。

我很失望,这压根儿不是我想象中跟海女见面的场景。我想找的,是那种真正的以潜水捕捞为生的海女。我想近距离接触她们,了解并记录她们真正的生活,甚至跟着她们一起下海捕捞。

虽然我们眼前的,只是一场表演秀,但是仍值得一看,因为这些表演者们,也确实是真正的海女。在这个风景区表演,是她们工作的一部分。

海女们唱了一首渔歌,还跳了段民族舞蹈。下海前,她们在腰间绑上了一根怪异的腰带,上面串着两块打磨呈圆形的铅块。据说这两个铅块有七八公斤重,能够帮助海女们更容易下潜。

接着,她们就带着网兜,“扑棱”钻进了水里。

边上的梁红咬了咬嘴唇,有点儿感伤。她说,真的不可想象。在国内,在北京,七八十岁的阿姨,甚至再年轻一点儿的,都已经退休在家,带带孙子、颐养天年。但是在济州岛,这些八九十岁的阿姨们,依然在工作,而且是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一年四季如此,每天都要潜水、捕捞。

在水里待了将近20分钟,各自都下潜了五六次,海女们结束了自己的表演,她们捞上来了一些海胆和海带。爬上岸,海女们没有一丝粗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