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朝大海(第4/10页)

在我自学成为“船舶专家”的这段时间里,梁红也把自己历练成了一位见习船医。我说,希望到我们回来的时候,医疗箱还没打开过。

船、人、物资,三要素齐了。我相信,意志也早已在每个人的油箱里储备好了。每个人心里现在想的,肯定不是在祈祷风平浪静,一定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择日启程,我把从白云观请来的“福”字,贴上了舱门。摆上香炉,点上三炷香,对着大海三鞠躬。这就是我们简短的起航仪式。

“北京”号,出发了。

伤心太平洋

起航之前海事雷达给我们传来了此次环球航行的第一关任务提示:1.5海里外有强降雨,夹杂雷暴。

雷达上猩红一片,风力73节,大约相当于时速135公里,比12级风还大。但它到底有多大的破坏性,我们还没领教过。但时间已定,已不允许我们另选日期。

2013年7月15日,上海外滩风和日丽,我们登船出发的日子。没有送行人群,没有祭海仪式。虽然早已为这次航行准备了很久,可是站在岸边,我突然有点儿莫名感慨,在陆地上跑了这么些年,现在马上就要下水了。装甲车变成了帆船,可依然是探险,这就是我选择的生活方式。

登船,所有人都站在了自己的岗位上。船上还有两位海洋管理处的领航员,他们负责把我们从外滩领出长江口,到达公海。

半个小时之后,一艘小艇接走了他们,挥手便是最后的祝福。剩下的漫漫征程,剩下我们独自挑战。

万里航行第一步,虽然我们也曾想到过惊涛骇浪、疾风烈雨的艰苦,但此时脑子里的,只有兴奋。从未见过的广阔无垠,从未尝试过的浪漫旅程,这会儿都在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航向65度,前进。”我发出了第一条指令。

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作者如此形容大海:我喜欢大海安静的样子,咆哮的样子。放眼过去,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部都挥到九霄云外。

写得很唯美,大海到底是什么性格,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只等我们乘风破浪,亲自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而接下来的18个月,大海将是我们唯一的伴侣、朋友和敌人。

“北京”号按计划路线走着,风平浪静,天水一色,一望无际。一种安宁的震慑感,让人顿时感觉自己的心胸开阔许多。老陈扯着嗓子,手圈在嘴边大喊着打招呼:“大海!你好,我们来了!”

没想到大海瞬间变脸,展示完它安静美的一面之后,开始露出它咆哮的一面。

海事雷达很准,雷暴和强降雨如期而至。风速突然从25节攀升到73节,风大浪高涌急,“北京”号成了汪洋孤舟,剧烈颠簸起来。

船上没有专业水手,头一次遭遇这么大的风浪大家有点儿慌神。我也有点儿蒙,原来预计,只会在穿越白令海,或者过西风带的时候,才会遇到70节以上的风浪,没想到刚出上海就遭遇上了。

还好,大伙儿很快反应过来,没有惧怕,反倒觉得在海上和风浪对抗,是件很刺激的事儿。留了一个人掌舵,所有人都出来拼命拉住绳子,绞住帆,尽量让船稳住,不被风浪拍离航向。

“这边!”“拉住!”“老陈,坚持住。”……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吆喝声中,“北京”号剧烈地颠簸摇晃着。帆顺着风,船则朝着逆风的方向开,在两股力的对峙下,船才不至于被掀翻。

终于,我们成功地穿越了雷暴区。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所有人都成了落汤鸡,湿漉漉地或躺或靠,无力地击掌,喘着粗气。太平洋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大伙儿疲惫的脸上挂着笑,战胜风雨的自豪感都写在额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