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7页)

“这可是个花费挺大的计划。”

“他还可以再把船卖掉嘛。不过,他也可以在劫持阔帕列里号的时候利用斯特罗姆堡号——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清他怎么干。”

“你会像安插图林到阔帕列里号那样,也在斯特罗姆堡号安排一个人吗?”

“没意义。狄克斯坦肯定会甩掉原有的船员,换成以色列水手。我得想些别的事情。”

“我们知道斯特罗姆堡号现在哪里吗?”

“我已经问过松鼠了。到我回到莫斯科的时候,他们就有答案了。”

哈桑的航班在广播呼叫。他站起身。“我们在卢森堡见?”

“我不敢说。我会通知你的。听着,有些事情我得说说。还是先坐下吧。”

哈桑坐下了。

“我们刚开始一起在狄克斯坦的事情上合作时,我跟你很对立。我如今感到后悔,我向你道歉,可是我要告诉你,其中自有原因。你知道,开罗并不安全。在埃及的情报机构中肯定有双面间谍。我一直担心——到现在还担心——你给你的上司的每一份报告,都会通过双面间谍返回到特拉维夫,这样,狄克斯坦就知道我们离他有多近,从而采取逃避行动。”

“我赞赏你的直言不讳。”

赞赏,罗斯托夫心想:他喜欢这个。“然而,你现在已经全面深入我们的内部计划了,因此我们要商讨的是,如何防止你所掌握的情报不致返回到特拉维夫。”

哈桑点点头:“你有什么建议吗?”

“嗯。你当然得报告我们已经发觉的事情,可是我希望你涉及细节时尽量含糊其辞。不要给出姓名、时间、地点。受到逼迫时,埋怨我就是了,说我不肯让你分享全部情报。除去你非汇报不可的人,别跟任何人谈及。具体地说,别跟人说萨维尔船运公司、斯特罗姆堡号或者阔帕列里号。至于皮奥特尔·图林在阔帕列里号上的事——就忘掉好了。”

哈桑面露不安:“还剩下什么可以报告的呢?”

“有的是呢,狄克斯坦、欧洲原子能中心、铀,与皮埃尔·波尔格的会面……你只消说出一半情况,你在开罗就是英雄了。”

哈桑还是没有被说服。“我会像你一样坦率。要是我照你的办法去做,我的报告不会像你的那样给人深刻印象了。”

罗斯托夫苦笑了一下:“是不公平吗?”

“不是。”哈桑承认说,“你理应得到大部分功劳。”

“何况,你我之外没人会知道两份报告不一样。最终你会得到所需要的全部功劳的。”

“好吧。”哈桑说,“我含糊点就是了。”

“好极了。”罗斯托夫向一个侍者招了下手,“你还有些时间,走以前抓紧再喝一杯吧。”他向后仰靠在椅子上,迭起二郎腿。他感到心满意足:哈桑会照他的叮嘱去做。“我盼着回家呢。”

“有什么计划吗?”

“我打算带上玛利亚和儿子们到海滨待几天。我们在里加湾有一所别墅。”

“听着蛮不错。”

“在那儿很愉快——可没你要去的地方暖和。你到哪儿去——亚历山大吗?”

广播系统中传出最后一次哈桑的航班的呼叫,阿拉伯人站起了身。“没那么走运。”他说,“我准备把全部时间都泡在脏兮兮的开罗。”

罗斯托夫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亚斯夫·哈桑在撒谎。

德国人输掉那场战争时,弗朗茨·阿尔伯里奇·佩德拉的生活就毁了。他在半百之年,身为德国军队的职业军官,一下子无家可归,一文不名,而且失了业。于是,和千百万其他德国人一样,他重新创业了。

他成了一家染料厂的推销员,只赚小数额的回扣,没有固定的薪金。1946年时还勉强有几个客户,到了1951年,德国的工业正在复兴,情况终于有所好转,佩德拉处于有利的位置,抓住了新的机遇。他在威斯巴登设立了办事处,那里地处莱茵河右岸的铁路交叉点,预期能够发展成一个工业中心。他的产品清单在增长,签约客户的数量也在上升。不久,他就兼售肥皂和染料,并获准进入彼时主管着驻德美军占领区的当地基地。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学成了一个投机分子,如果一名美国负责采购的军官需要瓶装的消毒剂,佩德拉就会购进十加仑大桶装的消毒剂,在租来的仓库里,把大桶分装成二手的小瓶,贴上“弗·阿·佩德拉特殊消毒剂”的标签,转手出售,获得大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