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三章 哀哀父母(第2/6页)

我知道他已经忍了许久。我扶他起身,拿了帕子拭去他脸上的泪珠:“别哭,泪水一浸,伤口该疼了。”

朱云一怔,忽而问道:“二姐是不是知道了?”

我指着一桌子的清粥小菜道:“用过早膳,你先告诉我你这一夜都在城外查到了什么。”

朱云虽是焦急,却仍是顺从地点了点头,大喇喇地往杌子上一坐,彬彬有礼道:“二姐请用。”我见他遇事能忍耐,倒颇有几分父亲的品格,不觉甚是欣慰。

他吃得虽快,却还算斯文。一时撤了早膳,我命绿萼在门外守着,方携了朱云的手,同坐在榻上。朱云正要说话,我一摆手,道:“从前天早晨李湛之来我们家借银子开始说。”

朱云一揖,恭敬道:“是,二姐容禀。腊月廿九一大清早,一个穷酸的中年书生到长公主府偏门来寻父亲,被一层层报了进来,父亲亲自出去将他接进家里坐着。”我正要问这李湛之什么模样,朱云便道,“这李湛之看上去比父亲年长五六岁,两只眼睛常眯缝着,大约是看不清东西。他一来便哭个不住,说是近来母亲生病,自己问左邻右舍借了许多钱买药看病。谁知昨晚母亲忽然病故,他实在拿不出钱来发丧,所以特地进城来,问父亲借些。这时……”他想了想,接着道,“父亲说了一句奇怪的话:‘平日我常肯拿出钱来孝敬老母亲,你从未要过。故此我以为,你并不缺钱花。这会儿母亲病了,你要借钱看病,何不一开始就问我借?这是不把兄弟当自己人么?’”

我沉吟道:“这话也平常,如何奇怪了?”

朱云凝思片刻,摇头道:“不,奇怪的不是父亲说的这句话,而是他说这句话的神态和口气,很是古怪。父亲对待好朋友一向很温和得体,别说有难时,便是无事时,父亲也不会这样冷嘲热讽的。”

我赞许道:“你听得很仔细。”

朱云道:“从小父亲就让我跟着二姐学,说二姐无论看书看人还是看事,都很细致入微。”

我鼻子一酸,叹息道:“接着说。”

朱云道:“那一日父亲带着我一道会客,所以他两个说些什么、是何神情,我都清清楚楚。李湛之听了父亲这句话,有些不自在。他咳了一声,忍气道:‘只因住在城外,母亲又需要人照料,实在不便进城向老兄借贷。’我就坐在他的对面,只觉他目光闪烁,甚是可疑——如今想起来是这样,当时我还以为他只是受了父亲这一番排揎,心中不快。父亲也没有多说,便叫我寻母亲拿银子。母亲给了我一小盘银锭子,父亲亲自捧给他,叫他清了左邻右舍的前债。父亲自己则别了一只牙白色的荷花钱袋,内中也装了五十两银子。李湛之颇有些意外,站起身千恩万谢。又说自己眼神不好,央父亲带他去城外的李记订一口好棺木。父亲应了,便留他喝茶,说不但会带他去选板材,还要亲自去拜祭他的老母亲。只是临去前须将家务事了了,请他等一会儿。于是父亲便往前面去了,留我陪客。”

熙平说父亲在出门之前,便猜着李湛之有诈,那他往前面去,定是寻熙平报备此事。我冷哼一声,道:“李湛之都和你说了什么?”

朱云道:“李湛之问我今年多大,读了什么书,平日喜欢干什么……这些废话。”

我嘿的一声:“他倒不哭了么?”

朱云恍然道:“怨不得我一直觉得有些不大对,原来如此!他和我说话的时候,神色语气如常,并不似一进门的时候在父亲面前哭个不住。”

我冷笑道:“他见你只是一个小孩子,便不将你放在眼里,不肯费力掩饰了。”

朱云一怔,道:“掩饰什么?”

我不答:“没什么。继续说。”

朱云道:“父亲清晨出去,日头快落山也没有回来。于是我便带着人去李家寻他,才知道父亲早上便不见了。李湛之说,他二人在李记铺子的后院里看板子,因伙计们都回家过年,店中只有掌柜一个,他要清账,所以周遭一个人也没有。李湛之去小解,回来便不见了父亲。初时以为父亲也去解手了,于是在原地等他,谁知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到前面问了掌柜,掌柜说父亲并没从前面出去,恐怕是从后门走了。他便以为父亲大过年的不愿沾染丧事,所以不辞而别,便自己挑了一副板子,先回家料理丧事了。直到我们寻了去,他才知道父亲原来并没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