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足迹(第2/8页)

“好了好了!”方木彻底认输,“不去,行了吧?”

廖亚凡却似乎余恨未消,又狠踹了几脚,才气喘吁吁地坐下来,眼看着窗外,不说话了。

方木揪出几张湿巾,草草地擦去那些鞋印。看着仪表盘上浅浅的裂痕,方木突然觉得心力交瘁。他摸出一支烟,点燃,随手把烟盒扔在旁边。廖亚凡却回过头来,毫不客气地也抽出一支,熟练地吸起来。

狭窄的驾驶室里很快就烟雾缭绕,方木吸完一支烟,看看正往脚垫上掸烟灰的廖亚凡,伸手打开车窗,转身对她说:“回家吧?”

廖亚凡没有回答,一直盯着窗外出神。方木沿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是一间小小的超市,招牌应该是可口可乐公司赞助的,刘翔举着可乐罐傻傻地笑着。

方木想了想,开口问道:“渴了?”

良久,廖亚凡才低声回答:“嗯。”

方木解开安全带,起身下车,廖亚凡又补了一句:“我要可口可乐,罐装的。”

吉普车在公路上飞驰,方木手握方向盘,不时瞄瞄身边的廖亚凡。此刻,女孩出奇的安静。她小口地啜着可乐,似乎那是很珍贵的饮料。喝完之后,她把拉环套在手指上,定定地看着出神。

方木有些不解,开口问道:“还要喝么?”

廖亚凡慢慢地转过头来,眼眶中已饱含泪水。

“你看,”她举起左手,脸上的表情如梦似幻,“它像不像戒指?”

第47中学杀人案已案发近一周,侦查工作进展缓慢。从以往的命案侦查经验来看,确定作案动机后,就可以进一步锁定嫌疑人范围,逐一展开排查。然而,本案却是个例外。杨学武所作的现场重建不可谓不精细,也得到了分局的认可,但是,却丝毫无助于本案的侦查工作。警方以“报复”作为侦查思路,重点排查与于光自杀有关的人员,甚至对死者曾体罚过的其他学生及其社会关系都一一核实,却始终一无所获。对相关物证的调查也未取得明显进展。其中,钢笔、习题集和A4白纸均为日常用品,查找其来源无异于大海捞针。至于保险箱和铁链,经查,保险箱系浙江某保险柜公司所产,在市内多家超市及办公用品店均有销售,查找购买者需假以时日。现场发现的铁链经鉴定后,系牵引宠物狗所用的狗链,其销售点同样遍布全市,难以作为线索跟进。

此外,分局对这起杀人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懈怠情绪。参与侦办此案的干警多已为人父母,因为孩子,没少受老师的气。逢年过节时,更是要费尽心机地向老师们“表示表示”。尽管这份工作让每个警察都平添一份强悍之气,但是自家孩子受到老师的体罚或者不公平待遇时,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所以,这样一个老师,因为体罚学生而遭到残忍的报复,警察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其说是长期职业生涯所带来的冷漠,还不如说是幸灾乐祸。有的警察甚至说:“这案子还破什么啊?就让那些王八蛋老师看看,欺负学生是什么下场!”

如果说这种声音在警方内部只是暗地流传的话,社会舆论对第47中学杀人案的反应可谓沸反盈天。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C市电视台新闻频道“C市导报”节目组。此前,节目组对于光自杀一事做了连续三天的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作为报道核心人物的魏明军随后被杀,更是让节目组感到兴奋莫名。他们立刻抓住这一难得的新闻线索,不仅做了专题报道,还开通新闻热线、微博和短信平台,邀请观众参与讨论。随着讨论的日益热烈,节目组趁热打铁,会同“对话”栏目组办了一期名为“血染的习题集”的电视访谈节目。

节目邀请了市内多所高校的法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第47中学的校长和于善平夫妇以及魏明军的遗孀也在受邀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