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巴巴(第4/5页)

英国影视演员,1990年因出演《憨豆先生》而走红,之后推出多部“憨豆”系列电影。2012年7月,罗温·艾金森出演了伦敦奥运会开幕式。2013年,获英女王颁授CBE勋章。2014年首次造访中国拍摄广场舞短片,并和广场舞大妈,就着《倍儿爽》的音乐大跳饿货拳舞。​

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女子摇滚团体。Walking On Sunshine 是她们1985年时的冠军曲。​

广义的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Celtic)人种。他们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在欧洲,他们曾经大规模迁移,无处不在。他们和古希腊人做生意,和古罗马人争战不休,是历史上有名的战斗民族。现代因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于1919年)和美国黑帮闻名于世。​

赫尔辛格是丹麦西兰岛东赫尔辛格县的一个旅游城市。又称“埃尔西诺”。滨临厄勒海峡,南距哥本哈根约39公里,有渡船通往瑞典的赫尔辛堡。是克龙堡的旧址。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埃尔西诺城堡即以此为背景。​

1985年成立的澳大利亚4人男子演唱组合,代表作为《Don't Dream It's Over》。1994年解散,2005年因前鼓手 Paul Hester 自杀身亡,乐队成员再度聚首并于2007年推出乐队第五张录音专辑《TIME ON EARTH》。​

卡尔·拉格斐是德国著名服装设计师,1983年开始成为Chanel品牌设计师,每年为Chanel制作8个系列的服装。克里斯汀·迪奥是迪奥(Dior)品牌的创始人(1947年首次发布会),是炫丽的高级女装的代名词,主题产品主要有女性香水、男性香水、彩妆和护肤保养。​

美国最有创意的卡通漫画家,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被誉为“英国的盖瑞·拉尔森”,是因为他极具英国式的幽默,因为美国人基本不具备英国式的那种黑色幽默,而拉尔森做到了,似乎比英国人还英国人。​

美国喜剧二人组,涉足相声、电视、电影、出书及电台行业。从1971年开始活跃至1985年,2008年复出至今。​

彼得·方达,1940年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男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1961年开始在百老汇登台公演。1963年进入好莱坞影坛。1964年凭借战争影片《胜利者》获得了金球奖最佳新人奖的提名。1966年以西部影片《野帮伙》建立了嬉皮士形象。​

妮丝·贾普林(1943.1.19-1970.10.4),美国歌手、音乐家、画家和舞者。她在1960年代以大哥控股公司乐团主唱之姿崛起,后来单飞,有“摇滚乐皇后”和“迷幻灵魂皇后”美誉,并挤身《滚石》杂志的2004年“史上百大音乐家”第46名、2008年“史上百大歌手”第28名。1970年10月4日死于海洛因过量。​

肯·克西(1935~1990)美国著名小说家,自幼体格强壮,喜好运动,尤擅长摔跤,为此获奖学金进入俄勒冈大学学习新闻学。1959年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写作学位,自愿参加了政府在一所医院的毒品实验项目,1963年基于这一体验出版了长篇小说《飞越疯人院》而一举成名。1990年任教于俄勒冈大学,直至去世。他被称为嬉皮时代的催生者和见证人,是一位严肃的小说家。​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美国作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

克劳斯·金斯基(1926-1991),德国男演员。出生于但泽自由市的Zoppot(今日为波兰的Sopot)。1930年时,举家迁往柏林,进入海因里希亲王预科中学就读。1944年被德军征召入伍,于荷兰服役,据说当时他从军队里开小差,并向英军投降,以战俘的身份度过了这场战争。在科尔切斯特的战俘营时,他在向战俘们表演时发觉了自己的表演天份。65岁时因心脏病死于美国加州。重要作品有《为了更多的几块钱》《大沉默》《日瓦格医生》《女鼓手》《上海异人娼馆》、《眼镜蛇》等。此处所说德古拉伯爵是指其在1970年参演的电影《德古拉之夜》中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