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第4/5页)

不过,这种分田法,得田者未来五年内的税收,是比普通百姓们要高一倍的。

算是提前跟官府借钱安家。

北方嘛,地域辽阔,田多人少,哪怕有南方来的流民们,这片土地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大片田地依然荒芜,开垦它们……原来的北地人,是没有那么多精力的。

开垦田地并不容易,养熟一块荒地,让其成为,不说下等田吧,哪怕是只能种植养不知土豆、地瓜之类的荒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肥力。

同样一块田地,用同样的精力,上等田的‘回报’是荒田的十倍有多。

而北方上等田的产量,约莫只有南方上等田的一半。

差距可想而知。

百姓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开垦田地,那是只有家里男性劳动力太多,实在喂不起了,才做会的‘赔本’买卖。

而……呵呵,北方多争事,尤其是靠近加庸关的地界儿,抓壮丁不要抓的太凶,百姓家的男性劳动力,确实没怎么多过……

所以,五亩中等田,这对百姓们来说真是很有吸引力了!

他们纷纷开始主动给家里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们登记户籍,毕竟,多养一个孩子,未来就多一份田地嘛!

‘纯朴’的他们,从来没想过,官府到底有没有那么多田,未来是不是真的会分给他们……

田地——说真的,姚千枝确实有,不过大多还是刚刚开垦出来的荒田,自她起势,姚家军就是半耕半战的习俗,除了战争期间,他们从来没停止过开垦的脚步,尤其是最近打退了胡人,占据部分草原,得到无数优质战马的同时,他们还得到了数都数不清的牛!

不得不说,在耕地这种事情上,一头牛能顶好几个壮年劳力。

草原的牛价格很低廉——战败国不低廉通通打死——得到足够多的牛,姚家军开垦了更多的良田。

而婆娜里,有个曾是海盗奴隶的老人,贡献出一种用鱼骨、兽骨并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调制的肥料,能让亩产增加三成,并且能快速养熟荒田。

时间缩短一半。

凭借贡献肥料,这位老人被姚千枝接见,亲自请进了耿思掌管的研究所里,自此独占一方。

姚千枝还给他了便宜行事的权利——人力、物力、财力,事事最高优先级,待遇只略低于耿思,而她所要求的回报,自然是继续研究下去。

古代的‘万家生佛’袁圣人,这是姚千枝对他的期盼。

老人:……呃,大人,老奴不姓袁啊,这是要赐姓的意思吗?

田地的分割里,男女基本等同,没什么差别。然而继承权嘛,不得不说,就算姚千枝和她的‘制法队’用尽了心力,依然做不到平等。

数千年的习俗,男女天生体力的差别,在还没有彻底进入工业社会的时候,改变——并不容易。

她能做的,只是撼动高层社会,将原本的长子继承权,改成了嫡长继承权。

嫡长——不分男女的那种嫡长。

且,如果是有爵位的人家,嫡长女继承无需降爵。

当然,北方四州都是穷地方,没什么贵族愿意住在这儿,所谓的高层基本都是姚家军自己人,所以,这条律法在四州算是和平通过——不和平的那些都被打和平了——没人有异议。

一条律法,初始执行的时候是最难的,不过,等运转一段时间后,便会自然而然形成惯例了。

姚千枝所希望的是上形下效,由高层慢慢浸入民间,而宣传队,同样在做努力。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养猪!

这是研究所终于能量产劣质水泥后,由孟央编写。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这是嫡长继承法刚出台时,招娣提供的。

——溺死女儿就抄家,只要举报我就抓!

这是下放到某村的崇明学堂学生,大院墙外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