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第3/5页)

“……”和招娣四目相对着,孟央无声沉默了好半天,把那她花费许多功夫的‘得意之作’要回来,随手撕碎,“招娣,你跟我一起写,时刻提醒着我。”要易懂,要通俗,要务实,不要只顾着嗨!

“那个……夫子啊,这任务还是交给罗部长吧。”招娣垂眸,把罗英推了出来。

罗英一脸茫然,“?”什么情况?

“部长,孟夫子请您帮个忙。”招娣对她露出个‘慈爱’的笑。

罗英,“哦?哦!不敢不敢,本就该做的事,哪里用‘请’?孟夫子只管吩咐。”

“那就多劳罗部长了。”孟央赶紧回礼,疑惑目光瞧向招娣。

招娣转头,装做没看见。心道:三年一届,她是学堂里毕业的优等生之一啊!孟夫子写的那些,她完全看的懂,读起来端是满口生香。把‘途穷穿狗窦,道隘不容身’翻泽成‘日狗’,她内心是拒绝的!

实力崩溃!

一点都不想做!

——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自姚家军埋了‘细作’烧了‘邪书’,四州风气瞬间一清。

从来看不惯姚家军的迂腐读书人们仓皇逃窜,确实跑了不少,然而……留下的更多。

这没有办法,读书人嘛!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

无需怀疑,答案自然是做官。

做官需要哪些硬性条件?

毫无疑问是科举。

科举的第一步是哪条?

不用思考,肯定是县试!

县试在哪里考?

答案是原籍!

姚家军占了四个州,无数城县,原籍是四州的读书人们想跑……根子都在这儿呢,往哪跑?

至于外地来的读书人们,能留下早就留下了,余者那些实在尿不到一个壶里的,想跑就跑吧。

留着他们还浪费粮食!

最能搅乱风雨,影响舆论的读书人跑路的跑路,闭嘴的闭嘴,孟央组织的下乡宣传活动,没有受到丝毫阻碍,她新编的几出戏,诸如‘素女打死薄情郎’、‘上门女婿的幸福生活’、‘农夫、山泉、有点田’、‘在婚的诱惑’等等,以及大形长篇评书:‘我的军旅生涯’。受到了广大好评,百姓们热情痴迷到了极点,为了重复观看其实已经看过很多遍的新戏,他们能追着‘宣传队’拔山涉水,翻山越岭。

没办法,古代的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少了,这等由姚千枝亲自把关的戏码,真心让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而姚家军按北方实情‘添补’的新法,同样借此机会宣传开来。

其中,烦烦杂杂有约莫百条,具体是三大类。

分别是:户籍权、继承权和婚姻法。

大晋的百姓们,因诸如‘隐户、流匪’之类的原因,很多人都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大多数终生都不曾离开过生养他们的村镇,他们给大户人家种田,充做隐奴,户籍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尤其是女子,哪怕成亲生子,做了奶奶辈儿,在大晋这片土地里,依然还是个‘黑户’。

此一回,姚千枝决定彻底断决这种现象,巡查队一年两次进山下乡,不论地域,不论男女,超过三岁的孩子都需入册,构立户籍,且,每个超过三岁的孩子,都能从姚家军处领到每月三个铜钱的‘补助’,这笔补助,可能领到八岁。

三岁立户——孩子已经站住了,不会轻易夭折。给三个铜钱‘补助’——是为了让父母好好照顾孩子,尤其是女孩儿,家里困难生而溺女这种事,哪怕是北地,都不是没发生过的。

‘补助’给到八岁,这个年纪的孩子就很好养活了。

最起码不会轻易夭折。

哪怕需要姚千枝往里搭银子,还是没止境的搭,她都觉得值得。

人口——从来都是一个势力,或者说一个国家最坚实的根本。

孩子三岁有户籍,十五岁可以单独立户,不分男女。单独立出户籍后,能从当地官府处领取五亩中等田,或是两亩桑林田,这是不分男女,都可以获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