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所见略同(第3/4页)

凤于当年被灵鉴夫人诛于谷中,谢家人恐此人魂魄游荡在此,成为凶灵,还专门做过几场法事。

可诡异的是,当年做法事的时候并未寻到凤于的魂魄,于是便有人传言,之所以寻不到凤于的魂魄,是因为他早已将己身命魂融入剑中,化为剑灵。

谢谨查到这里,骤然产生了一个猜测——

只怕徐青离开龙门镇后,便来到大峡谷中寻找凤于的剑灵了!

他当年离开徐家前放言要铸一柄绝世名剑。铸造名剑需要什么?

稀有的铸料,技艺超凡的铸剑师、还有……灵物!

而妙芜今夜在大峡谷中的所见所闻,更是证实了谢谨的猜测。

妙芜道:“既然你们认为徐青藏身于富春山中,为什么没有带徐家人一起来认人呢?”

谢阑笑道:“九姑娘,富春山中有一些巡山人便出身徐家,有几人也见过当年的徐青,请他们出来相认便好了。当下最要紧的是先封山,别让人跑了才是。”

妙芜点了点头,“你说的有道理。”

二人驱马前行,眼见得前头灯火荧煌,白墙黛瓦连绵数倾,正是谢氏家塾了。

妙芜行到家塾门前,从马上下来,将马匹和缰绳交到管理马棚的杂役手中。

她脑子里充斥着谢阑刚刚同她讲述的故事,心中隐隐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似乎有什么地方被她疏漏了。

她与谢阑并肩向长老所在的规诫堂行去,边走边问:“咱们家虽未在富春山设下禁制,附近乡人皆可随意入山打猎砍柴,但是为护乡人安全,家塾中有专门的巡山人在各处巡山,昼夜轮班不休,那徐青在山脚盘桓数年,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到他了吗?”

“这便是我们连夜赶回来的目的。”

“大峡谷的人命案子才出了几日,大公子断定这是剑灵作祟,那剑灵必定还未离开此地,说不定便被徐青养在谷中。既然剑灵没有离开,徐青肯定还藏匿在此。”

妙芜摇头,心道:不,我想问的不是这个。

然而她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便只能跟随谢阑踏入规诫堂。

一进了规诫堂,便见司管戒律的长老正面色阴沉地看着她,见她进来,便冷哼一声道:“宵禁过后还下山游荡,你可是按规诫当作何处?”

妙芜回想了一遍《谢氏家塾规诫》,似乎是罚做杂役半月?

她悄悄松了口气。

幸甚,幸甚,不是罚抄家规就好。

说起家规妙芜就发愁。

她临行前,监督她抄写家规的小弟子笑吟吟地同她说:“虽说家主并未限定九姑娘何时完成这二十遍家规,然而我既担负起这督促之责,便得尽到责任。

这样,九姑娘去到家塾后,我们便以半月为期。您每半个月抄写完成两遍家规,寄回姑苏交给我,这样可好?”

那小弟子说罢叹了口气,忧愁道:“非是我要同九姑娘作对,只是我若督促得不尽责,回头司掌戒律的长老问起,我也是要受罚的。”

他这么一说,妙芜便说不出推脱的话了,只能双目含泪,默默点头答应。

自己背的锅,只能自己扛了。连累别人总归不好。

只可惜近日来修行辛苦,课业繁忙,只有每天晚上临睡前能抄一会家规。她也不知道自己半个月能不能抄完两遍。

戒律长老在堂上喝问:“我罚你做杂役半月,你可认?”

妙芜垂首,作出一副三好弟子,痛悔己过的样子。

“弟子知错,但凭长老处罚。”

戒律长老见她认错态度良好,脸色才缓和许多。

三叔公坐在一旁同她招手。

“诶,谢小九你过来,诶,快过来。”

妙芜悄悄看了戒律长老一眼,默默走到三叔公背后站好,垂首恭声问:“三叔公,您有何吩咐?”

三叔公嘿然道:“嘿嘿,你是被小琢玉带出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