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 四(第2/4页)

故此,百物语书卷采用的手法,便是反此道而行。最初的百物语书卷乃是咄本 ,即滑稽本。不、不,老夫并未将此类书卷借给先生。

没错,此类书内容多陈述幽魂现身或妖怪出没一类奇谭,再斥之为无稽一笑置之。亦即借世间绝无此事的态度,主动将模棱两可的百物语予以推翻,读者也得以宣泄心中郁闷。

没错,读来当然令人心神畅快。发现世上既无异象,亦无鬼怪,任谁当然都要安心大笑。

而接下来问世的,则是反此道而行的书卷。这可有趣了。即便无人尝试百物语,坊间怪力乱神的巷说依然不绝于耳。有人便煞有介事地将此类传说加以详实记载,佯装此类怪谈乃真有其事。不管此类故事是虚是实,皆拟史实撰法加以记述。没错、没错,正如与次郎先生所言,若不如此撰述,读来可就不骇人了。有人便是采用此法,记述连篇百物语逸闻。

如此一来——是的,大致上便是如此。虽知世间绝无此事而欲一笑置之,但尝试百物语仍可能碰上令人不寒而栗的异象,甚至可能让人丢了性命。这传言究竟是真是假?若果真如此,结果将是如何?

噢,除此之外,此类书卷亦以百物语为题,可见体裁乃拟古传之百物语法式,仅是改口述为笔述,如此而已。

当然,进行百物语什么也不会发生。而此类书卷中的记述,也都难判真假。犹如摇摆于虚实之间,究竟是创作抑或实录,根本无关紧要。

没错,原来先生还记得,老夫欲出版者,即此类百物语书卷。此乃老夫长年之夙愿,不过……

是的,到头来还是没能如愿。多年间,老夫仅为生计随手写些人情故事、滑稽趣闻乃至无趣至极的谈情说爱故事,最后流于倦怠,索性封笔。唉。

年纪轻轻便过起退隐生活,二十几年后,才惊觉自己年事已高。如今,已是个如假包换的隐居者。

没错。老夫正是在年届花甲时封笔的。封笔后,老夫便窝身家中,以终日阅读自己年少时的怪异见闻或他人撰写的珍奇巷说为乐,一路活到了这把年纪。

是的,将自己所见所闻加以记载,便成了物语。一切物语均为虚构,绝非事实。而百物语——一如其名,亦是物语。没错,犹如于虚构与现实之间造出一模棱两可之场域。百物语即为以此为目的的咒术。

噢,或许有人视其为召唤妖物之法术。妖物这东西即便存在,亦是超越人智所能想象,绝非凭人之手便可操弄。故召唤妖物之手法,当然要被视为咒术。

不过,妖怪这东西亦属虚构。这道理在江户人人知晓,无人相信妖物果真存在。

或许这番话出人意料,但维新后,世人反倒较昔日更相信妖怪的确存在。虽然人人坚称鬼神之说纯属迷信,世上绝无妖怪幽魂,不过是疑心生暗鬼罢了。但这纯粹是因为若不如此坚决主张,便难以理解世上无鬼神一事。

往昔可不是如此,世间无鬼神的事实可是人人皆知。可是因古人较为诚实正直?是的,当然是较为纯朴。因此,方有荒野妖物皆止于箱根这句俗谚。江户人认为,唯有乡巴佬才相信世上真有鬼怪。但实际上,乡下百姓也和江户的城里人一样,不相信世上有这些个东西。

是的。老夫当然也不认为世上真有鬼怪。不过,多年前倒曾听闻又市先生说过以下这番话:世间生活本是悲苦,故此,人须欺骗自我,并于同时欺骗他人,方能安然度日。亦即世间一切本是谎言,若诚心相信这些谎言,人生终将出现破绽。

话虽如此,若斥万般谎言为虚假,悲伤痛楚又将使人痛不欲生。

是的。故此——又市先生表示,唯有虽知谎言非真,但又诚心信之,人方能安稳度日。虽置身五里雾中,双眼为谎言所蔽,但仍能遨游梦中。虽明了梦境非真,仍对其深信不疑,唯有如此活于梦中,人方能安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