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觅中国历史(第3/23页)

相传,在远古时期,黑龙江并不叫“黑龙江”,而叫“白龙江”。那是因为有一条白龙住在这里,并不时地兴风作浪,给这里的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人们对此恨之入骨,可又没有任何办法。山东省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竟奇怪的生了一条小黑龙,可是姑娘的舅舅却把小黑龙视为一种怪物,趁小黑龙不注意,无情地把它的尾巴砍断了。因小黑龙没有父亲,就随妈妈的李姓,有些人叫他“秃尾巴老李”。被舅舅砍掉尾巴后的小黑龙就跑到现在的黑龙江边,发现这里的小白龙在兴风作浪,多年来发水闹灾。善良的小黑龙决心替乡亲们消除这个祸害,并且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勇敢的大战白龙,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把白龙赶走了。小黑龙还经常帮助乡亲们开垦荒地,负责管辖这条江水永不泛滥成灾,这里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越来越美好,为了感激小黑龙的恩情,就把这条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黑龙江”。

在当地有这么一种说法:人们在江上乘船或打渔作业的时候,如果有险情出现,有人就会高声吆喝“船上有山东的人吗?”如果有人回答“有!我就是山东人!”马上就会风平浪静。据说原因是黑龙听到有老家人在,就会保佑。虽然这只是民间类似玩笑的传说,但也彰显了这条大江与山东的亲密。据考证,黑龙江原始居民与山东半岛上的原始人类有着非常悠久的渊源关系,公元前2000年,夏朝初期,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半岛的农业传入东北,经渤海传入肃慎。帝舜25年(公元前2130年),肃慎氏来朝,贡弓矢,成为我们自豪的、永久性的历史美谈。

当然,黑龙江之所以被称为“黑龙江”,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其水流冲刷两岸具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并大量沉积在江底,使江水看上去往往是黑色的,再加上其江流蜿蜒、状如游龙的缘故。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素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才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可见,黑龙只是人们心目中一个英雄人物的化身而已。

余秋雨先生想念深冬季节已经冬眠的黑龙江;他期待春潮初动、冰河解冻的黑龙江;但他更倾心秋风初起、霜天水影的黑龙江。为什么如此倾心,余秋雨先生这样回答:“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春天的激情早己减退,夏天的实用也已终结,大地霜降,河水骤冷,冷走了喧闹的附加,冷回了安详的本体。凉凉的河水延绵千里,给收获的泥土一番长长的宁静,给燥热的人间一个久久的寒噤。”最后还要补上一句“这是我心中的至高美景。”

迎门砬子是黑龙江的险要航道之一,虽没有三峡神女峰的动人传说,却有其自身独特的粗犷和绮丽,充满着原始的野性美,就像北疆的汉子。那绝少土壤的嶙峋怪石上,却顽强地生长着落叶松、白桦树,粗犷豪放中透露出秀美俊俏。黑龙江上游一带奇峡特别多,也特别美,而且森林密布,正像一位作家说过的那样:“黑龙江两岸风光绮丽,可与长江三峡媲美,不逊色于漓江”。

黑龙江流经的五道豁洛岛上建有影视城,《黑龙江三部曲》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距岛不远处的山谷里,建有一座巨大的古堡,它是曾一度闻名黑龙江两岸的振边酒厂。这个拥有当时一流酿酒设备、东北最大、全国也不多见的酒厂,在黑龙江近代工业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今,它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黑龙江流入黑河市区,这条大河给黑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沿黑龙江堤防工程修筑的带状公园,更为城市增色。市区东端的大黑河岛,是开展中俄边民互市贸易、游泳、垂钓、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有中俄民贸第一岛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