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 - 2 -

安田蓦然注意到,展示室内还有另一个人轻轻的脚步声。他举目向前望去,发现是个年轻女性,穿着件藏青色的风衣,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略圆的面孔,长长的脖颈,一头蓬松的束发。年轻女子正凑在展示柜前仔细地观看着里面的陈列物品。安田心想,大概她的同伴会从展示室的某个地方出现吧。但她似乎是独自一人来参观的。

为了避免不自然,安田竭力不与她发生视线交集,尽量放慢脚步离得远远的。然而,当他观看一件因蒙蒙细雨的天气而显得格外阴郁的展品时,却发现那位女子就在眼前,安田不由得吐了口气,感觉仿佛有一道光线从窗口射入。

挨着《桦户集治监配置图》的,是历任典狱长的肖像照。第一个镜框里的人物有张鹅蛋形的面孔,上唇蓄着髭须,两鬓是浓密的长髯,身穿将官服一般的典狱服,胸前佩戴着几枚勋章。和所有明治时代流传下来的照片一样,这帧肖像照片也已经褪成了淡褐色。说明上写着“第一任典狱长月形洁”。他不是军人出身,而是一名内务省的官吏。

明治十四年八月,于石狩国桦户郡须部都设置桦户集治监,翌年九月三日正式启用。北海道集治监是基于明治政府颁布的新刑法(明治十三年颁布)中关于将处以徒刑、流放刑的犯人集中收监于边远岛屿,即所谓设置离岛监狱设施的目的而修建的。在此之前的明治十三年四月,内务省御用挂准奏任官月形洁氏受命择选监狱位置并赴北海道,跋涉山野,先后考察了胆振、后志、石狩等地,最终选定石狩为监狱预定建造地点,十一月获允,当年冬季即开始于密林中伐采树木,以做建设之准备。俟明治十四年积雪融化,立即大张旗鼓开展工事,经过数月建设,监狱落成。大正八年监狱废置,但月形氏之名仍得以地名的形式被当地民众口口相传。

战前出版的《日本近代行刑史稿·下》(刑务协会编撰)中这样写道。《桦户监狱史话》中记载集治监的建成共花费两年时间,而在《行刑史稿》中则为数月,但无论准确时间究竟是多少,集治监是作为一项紧急且必要的任务匆匆开展建设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在《桦户监狱史话》中还引用了月形氏呈报给中央政府的“月形典狱官的建议书”:

不职月形洁奉伊藤内务卿之命为选定集治监设置之地前往北海道,私以为,此地去滨海二十三里,高草密林一望无涯,一抹只缕的炊烟亦不得见……

在这样的荒僻之地设置集治监,役使囚徒们开荒垦地,改造成耕地,然后再将这些耕地转让给官吏、当地原住民,很快就会开发出三千町步(1)的大片田野,即使将来集治监移至别处,月形村也无疑仍会像整个北海道一样富饶、繁荣。何况集治监设置于此地期间,这里将会成为石狩川南的北海道第一大都会,到那时,由于往来道路交错、居民众多,较之交通不便、荒无人烟的僻地来说,更加有利于对囚徒的监视和管束。月形如此这般列举了关于选址的若干建议,并再次强调:

如上所述,教会当地住民耕种方法可举出种种益处,而若一味固守旧套,则迂腐且一无益处。是以设置北海道集治监之目的不只在收容囚犯,而更在于开拓殖民,故从今日始即应加快进行,以图改良……

从其中可以知道,内务卿伊藤博文任命内务省御用挂准奏任官月形洁为北海道集治监的典狱长,将其派往北海道,月形深刻理解自己的使命,即不仅仅是收治囚犯,而是要役使这些囚犯从事大规模的开垦活动,然后将土地转让给民间,以吸引人们前往拓殖,将当地建设成北海道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而他在任中努力践行了这一使命。

这样说来,如今这里建设成了北海道数一数二的粮仓地带,其首要功绩应该归功于月形典狱长,正因如此,当地村民们用“月形町”这个地名来纪念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