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第4/12页)

刘振亮说得十分起劲,戚承祖听着频频点头,他禁不住赞说:“好一个‘终南捷径’,老弟,你的运气太好了!”

刘振亮谦虚地说:“老伯,你太过奖了。我认为冷参谋长的话是画龙点晴,使我顿开茅塞。青年人所见不远,在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假使走错了步,就会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振亮的一大篇谎话说得近情近理,非常逼真,使得戚家父女不得不信。

“老弟,你结了婚吗?’戚承祖继续试探。

刘振亮笑着说:“当时正在抗战期间,青年人有点抱负,认为日兵未灭,何以家为!现在抗战胜利了,一般人都认为,军人是个大老粗,比较粗暴,又有性命危险,谁会冒着风险,把女儿嫁给一个不解风情的人?”

戚承祖听了仰面而笑;戚玉芳感到这位杨展很有风趣,暗中喜欢上了他。

经过这次交谈,戚承祖对刘振亮更是另眼相待,他一心一意要想成全他和女儿的婚事,尽量给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因此常常早出晚归,有意规避。

戚承祖的“茅庐精舍”背山面江,四周大片竹林环抱,遮天蔽日,外人望而却步,谁能想到在曲径通幽之处,还有个世外桃源?竹林内,有一大片果树,都是四时鲜果,果树中有一所竹篱茅舍。茅舍不过瞒人耳目,里面却是厚瓦砖墙结构,瓦上覆盖茅草,墙外涂遍黄泥,把富丽气派,一掩而尽。实为败絮其外,金玉其中。房子冬暖夏凉,非常舒适。内部结构精美,计有四间,左边是戚承祖卧室,右边为戚玉芳闺房,中间较大,分为前后两间,前是客厅,后为书房。每间房舍明窗净几,室内陈设都很讲究。屋后还有一个小书房,书房上面,加建小楼一层,近可俯瞰全园,远可凭眺长江。房屋与竹篱之间,占地很广,中有花圃菜畦,鲜花烂漫。屋前屋后,佳木葱茏,绿树成荫,时闻鸟语啁啾。篱边红梅数株,争奇斗艳。篱外溪环水绕,篱门接羊肠竹径,遥远而达江边。大片的果竹林,成为天然屏障,遮住了庐山真面目。

经过戚玉芳细心护理,刘振亮的身体渐渐复原,伤口开始愈合。

一天傍晚,阵雨初晴,刘振亮征求戚玉芳的同意,和她一同上小楼散心。小楼当中设一佛堂,只见黄帐青灯经幡四垂。香坛上,供香花两瓶,鲜果三盘,左木鱼,右清馨,中间摆着古铜香炉。檀香青烟袅袅,清香扑鼻,置身其境,真是万念俱消,确有出尘脱俗之感。奇怪的是,佛龛中,不尊如来,不尊观音,而供弥勒佛。佛像高有两尺,盘膝而坐,满面堆笑。

佛龛两旁,对联一副,左写:“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右书:“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小楼四面临窗,这时雨过天晴,一切像洗过一样清新,视野更加开阔。倚栏临窗,精神分外清爽。四周的竹海,好像碧水绿波。风吹竹梢,竹浪起伏;望长江,波涛万顷,银光闪耀;看江北,一抹青山,田野村落,历历如画。

刘振亮指着北岸问戚玉芳:“这是何处?”

戚玉芳随口应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奇妙的答复,刘振亮茫然不解其意,再问她,戚玉芳笑道:“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乌江铺,属于安徽和县,当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九里山,垓下突围,乌江自刎,就在这个地方。

刘振亮想不到无意中邂逅这样著名的历史圣地,触景伤痛他想,他今日的处境,与项羽相差不远。当年项羽兵败到此,乌江亭长曾驾一叶扁舟劝他过江,对他说:“江东尚有带甲百万,还可卷土重来。”但是项王不走,他说:“我当年起兵之时,带了八千子弟兵,渡过长江,今天剩下我项羽一人回去,我尚有何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自刎鸟江铺,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