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尽人事(第2/3页)

行长愣了一下,虽然从他职务的角度来说,40亿美元,真不算是什么,因为在去年,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但冯一平特意为此成立一支40亿美元的基金,看起来,他对自己的观点,是确定无疑的相信。

“这个基金,是由乔布斯、佩奇、布林,以及我,每人出资10亿美元组成。”

这让行长又重视了些。

这个组合,完全可以说是硅谷梦之队,他们这四个人,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竟然也都赞同冯一平的意见?

“现在,这40亿美元,我们已经全部动用,而且还使用了一些杠杆。”冯一平说。

“全投了?”

“对,全投了。”冯一平再一次坐下来,认真的点头。

行长不由得愣了一下,全投了不说,还加上了杠杆,这对自己的观点,可真不是一般的确信无疑。

他又把那本《前沿》拿起来,难道,真的会出现冯一平所预计的情况?

但是,从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事,看起来发生的概率,应该真不大。

会是什么问题,能导致目前看起来状况还不错的美国金融界,出现大的变故?

但他马上明白,冯一平今天要跟他谈什么,“所以,你今天主要跟我谈的,还是我们接下来,对外投资的一些问题?”

“是的老师,我觉得,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确实应该要更慎重一些,尤其是和金融领域有关的投资。”

“我想,如果我的判断没错,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如果还对欧美的金融领域投资,那就真的和傻子差不多。”

既然一直把周行长叫老师,他话说得也很直白。

周行长对冯一平的用词,倒不以为意,他想了想,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你预计,大概要到什么时候,你的这个判断,会明朗化?”

虽然明知道具体的时间,冯一平还是说,“有可能在今年底,但也有可能在明年。”

其实,这事现在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但以华尔街为首的金融从业者,依然对此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认为那是个别的,极少数的现象。

美国主流各界,对目前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同样普遍都不屑一顾,最直观的反应就是,道琼斯指数,依然在上涨。

美国这样的做派,自然会让其它人觉得,他们的经济,没有任何问题。

“也就是,至少有还会有一年多的时间。”行长站了起来,叉腰看着窗外。

冯一平听懂了他没说出来的那半句话,还要有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看清形势,所以现在就对对外投资进行控制,显然很难办。

冯一平也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原因。

最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国资委就会向所有的央企公布一次“最后通牒”,央企要从170多家,变成160多家,进而变成80家,甚至40家、30家,对于众多央企老总来说,这些都是能让自己失眠的血琳琳的数字。

国资委领导也不止一次的放出狠话,出了行业前三名的国企,就会强行重组,就地正法。

这样的政策,必然会让一些国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上项目,去收购企业,把盘子做大,做大了就能收购别人,否则就会被别人收购。

这几乎变成了一种央企中的跑得快游戏,我不需要比你做的好,我只需要比你跑得快,做的大,我将来就是胜者。

比我跑得慢的,对不起,等着被我重组吧。

在这样考核体系下,对很多不愿意丢掉现有地位的国企和国企负责人来说,花钱似乎比赚钱重要,谁能要来项目,要来钱,谁就能做大,谁就能保住自己的帽子,保住自己的前途。

所以,如果现在就要对对外投资进行控制,但偏偏还没有太明确的理由,这样的决策,就是能通过,也肯定会遭到国企的一致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