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要不知足(第3/3页)

“我们是接受了国内一流大学教育的人,如果连我们这些其实是享受了国内一些特殊教育资源的人,都只满足于成为一个美国的中产,那我想,这只能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失败。”

冯一平没有看台下校领导们的脸色,但他猜得出来,这会他们肯定没有之前那么高兴。

“我是真的比较过国内和美国的高等教育,我发现,我们的高等教育,和美国的高等教育,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

“美国高等教育的公平,由公立大学来保障,但是,美国最知名的那些高校,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学校,我们熟悉的斯坦福、加州理工、哈佛、耶鲁……都是私立的。”

“我对这方面没有研究,所以我也说不清楚,是不是这样的差别,导致了现在的结果,我想我们的师长们,应该对这个问题会有更专业的看法。”

台下的吴倩这会有些担忧,老板,你可悠着点吧。

“我刚才说过,就是和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我们至少在本科阶段,均值很高,但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方差很小。”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不太喜欢标新立异,我们喜欢大家都循规蹈矩,从第一天上学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被要求,从走路、坐姿,到衣服、发型,都要尽量统一。”

“我还记得我的同学中,有好几位因为是左撇子,而被老师花大力气纠正,当然,现在这样的事应该是少了。”

“我相信,以上这些举措,自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和要求,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程度上,会不会思维方式会受到禁锢?会不会阻碍创新?”

“这是不是从研究生开始,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逐渐增大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这或许是我们的教育系统,应该可以考虑的一个方面。”

有不少同学在交头接耳,还有不少教授也在交头接耳。

冯一平在以往的公开言论里,从来没有质疑过任何和公共机构有关的方面,但没想到他第一次在母校演讲,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觉得冯一平这些话,在这样的场合,可能有些不太合适的吴倩,又特意看了看清华校领导那一块,她发现,情况还是挺乐观,那边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喜的神色。

我们的高校领导,确实更能做到兼容并蓄。

这可能跟他们都对国外的情况,有相当的了解,知道冯一平说的这些话,其实都是事实。

“从建校到现在,我们清华的很多校友,都是能够把大我、把这个社会,放在满足小我的前面,平均来看,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种心怀社会的浪漫情怀,我们却是越来越少。”

“我们越来越多的同学,过多的满足于小我,而且是比自己应得的要少的那种小我,我不想说这又是一件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事情,我只是想说,也许我们,真都不要那么乐于知足,那么满足于现状。”

“不知足之后该怎么做?我觉得,创业,是个不错的主意。”

喔,到最最重要的了!

不少人精神又是一振,这才是他们最喜欢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