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在路上(第3/3页)

“这个时候,多半已经有了男女朋友,或者正在努力找男女朋友。”

“30岁前后,多半得结婚成家,如果还不错,这会多半要赡养父母,每月还要还房贷,再过两年,一般得要孩子,之后,得抚养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再操心他的工作,操心的他的个人问题……你说,我们哪有那样的福气,像他们那么说离开就可以抽身离开?”

“这还不算,我最羡慕的,是等他们最终不想在外面跑,就能随时回到家里,找一份工作,过上不错的生活。”

“就算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没有还债的压力,也没有为将来的生活存钱的压力,那会父母还算年轻,不用我们照顾,也没有下一代要养育,看起来真的可以在工作之前四处走走,可是,谁敢这么做?”

“一年后或者两年后,你的同龄人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而彼时的应届生,知识库可能又比你的更新,在一份好工作面前,你拿什么去跟他们竞争?”

“我们总是太焦虑。”柏主持只能说。

“对,我们总是太焦虑,但这焦虑背后的原因呢?萨尔他们能随时抽身就走背后的原因呢?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以后,我有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美国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成人之间的相对独立,这个独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经济上的独立,以及他们的福利系统。”

“跟我们相比,他们的一大优势是,不用太担心上一辈,也就是父母的养老问题。”

“等在路上跑够了,他们又可以选择回到家里,这时,他们也不用太担心工作的问题,就是在快餐店工作,也能负担起还算过得去的生活。”

他洋洋洒洒的说到这里,柏主持稍稍有点跟不上趟。

“所以,这其实不是我们个体之间的差距,而是两个国家整体之间的差距,萨尔他们的说走就走,而且是长时间的走,这建立在美国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建立在美国居民中,大多数人是中产的基础上,建立在美国相对完善的高福利的基础上……”

“所以,我现在就想着,我们这一代,至少在年轻的时候,论平均水平,还是跟美国的同龄人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可以努力工作来缩小这个差距,争取到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不再和美国的同龄人有差距,或者差距非常小。”

“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去体验你向往的那种在路上的生活。”柏主持说。

“对,他们还可以从容的去体验,其它他们希望体验的生活。”冯一平说。

“说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建立在我们上一辈,上几辈努力工作的基础上。”柏主持松了一口气,采访冯一平,果然不是轻松的事,被他带着走了这么长时间。

好在以这样的话题来结束这一次访谈,也算不错。

而且这一次的采访,应该也算冯一平最健谈的一次,有这样的结果,也算不错。

“最后,还是想问一句,有什么话想对国内的年轻人说。”

“还是我以前说过的那句话,暂时不能成为自己希望的那种人,没关系,但一定不能成为自己不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也就是即便暂时成不了英雄,也一定不要成为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