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标宜家(第3/4页)

“神奇工坊刚成立的时候,我让所有的成员设计包括家具在内的方案,其中就有很多亮点,所以我可以肯定的说,国内,并不缺这样的人才,缺的只是机会。”

蔡雅雯看了看武馨阳,原来当初下达那样的任务,还有这样的目标在。

“而且,还有宜家这个可以用来学习和借鉴的前浪在。”听到冯一平在宜家后面缀上前浪这个词,好多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本冯一平说这个目标的时候,在场的对觉得有些不太现实,但听冯一平这么一分析,好像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嘉盛其实也有很多优势。

“大家别笑,我们的目标,就是后浪追前浪,当然,不一定就要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说别笑,大家反而笑得更厉害。

“地球上只要有人在,就需要家具,这个市场非常大,完全可以容纳很多的同行,我们的最终目标,只要超越宜家这个前浪,领先一步抵达成功的彼岸就好。”

“我还要着重强调一下,学习和借鉴,我的意思,绝不是照抄,就是学习。”

要想成为国际品牌,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不然,就先别说什么追赶和超越宜家,特别是在业务扩展到国外的时候,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一桩接一桩的官司。

“最后,就是我们彻底的短板,完全比不上宜家的地方,那就大卖场的筹建、设计、装饰、陈列和管理,以及最重要的销售。”

很多人觉得这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冯一平很清楚,这个问题关系很大,因为这是最终创造销售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是最关键的。

想当初,为了那才几十平的老家味道面馆,他就绞尽脑汁的想后来见到的那些出色的形象设计,还到处考察借鉴,几易其稿,最后的方案,足足上百页,何况这样一个至少几千平,到上万平,到几万平的大卖场。

“但是,在终端销售这一块,我们并不是没有一点经验,从本质上说,大卖场,和我们的小便利店,以及现在的家具和婴幼儿服饰、家纺等,没什么区别,当然,筹建和管理大卖场的难度,是呈几何级数的上升。”

“但是,那又怎么样?只要我们去学习,去钻研,我相信,没有什么是我们这个团队不能做到的。”

“最后,我想说这个目标,我们分两步走,首先,我们还是低调的以立足国内为主。”

“在国内,除了上面说过的那些,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优势,比如,我们在各地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一定基础,这是宜家所不具备的。”

“在国内,我们有日渐完善的物流网络,对家具行业来说,这一条同样非常关键。”

“最重要的一条,是宜家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步伐很小,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如果一家在国内,发展得像沃尔玛一样快,那冯一平还是歇菜吧!

“我们在国外销售,短期内,还是以中间商为主,当然,力度也要加大,我们的外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嘉盛品牌的影响力。”

“嘉盛家具品牌知名度在国际上大大提升,那么,又会有力促进国内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认同。”

“因为看不惯也好,想不通也罢,国人在很多时候,都是迷信外国品牌。”

“只有我们的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等将来宜家在国内加快步伐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跟它正面匹敌。”

“等补齐我们所有的短板,再在全世界开花,在亚洲,在美洲,在它的老巢欧洲,都跟宜家正面竞争。”

……

“熊总,这件事就由你负责牵头,尽快做出大体的行动计划来,我和集团总部,一定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好。”熊玉良响亮地答道。

“所以,”冯一平卷起了袖子,“家具公司的各位,把你们的骄傲先收起来,跟我们的计划比,现在不过还是在试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