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对标宜家(第2/4页)

“宜家的产品目录,”家具公司的总经理熊玉良说,“公司有很多。”

“对,着就是宜家的产品目录,每年发行量超亿份,而宜家,就是目前世界第一的家居卖场,上海或者首都的同事,应该光顾过他们的店。”

“我是去过好多次,确实不错,生意更不错,还在他们的餐厅吃过饭,也挺不错。”冯一平说。

宜家目前在国内也有且仅有两家店,首都的98年开业,上海的,99年开业。

老蔡却激动起来,难道一平的目标是这个?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要说什么?是的,我们在家具行业最终要对标的,就是宜家!”

这也是冯一平当初为什么要涉足家具行业的原因,因为有宜家这个领头羊在前面召唤着他。

我们大多数人关注宜家,可能关注的重点,是它质朴简洁的设计风格,以及安全环保的用料,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大家都信赖这个品牌,虽然在有些方面,它的产品,真不一定有国内同行的好。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宜家的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很早就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前列,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比尔盖茨。

在冯一平重生前,历届华人首富的财产,都没有超过这位老先生。

而且,和世界上其它的富豪名下的财富,大部分的构成是股票不同,因为宜家并不是上市公司,而始终是一家家族企业,所以他的财富含金量,其实更高一些。

就是说,做得好,这个行业能带来的回报,并不低于那些金光闪闪的高科技公司。

“我定这个目标,并不是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也不是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所以才要定这样目前看上去好像有些高的目标,为这个目标,我同样思索和准备了好多年。”

“首先,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嘉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肯定都比不过宜家,但是,目前仅从国内看,宜家的品牌,还真是没有我们知名,同样,它的美誉度,也比不上嘉盛。”

在国内,有非常不符合市场规律事,很多国际上所谓的良心企业,到了中国以后,哪怕中国是它最重要的市场和收益来源,却总是会毫无顾忌的露出它们傲慢的一面,或者干脆说是伪善的一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的宜家,同样也不例外,比后来更傲慢,当然,后来也没好到哪儿去就是。

因为冯一平健康、良好的形象,在这一块,嘉盛目前在国内,肯定是碾压宜家的。

“宜家的第二个优势,是他全球化的采购和全球化的销售,由此带来的规模性成本下降,但同样,这不但对我们不是问题,甚至对所有的国内同行都不是问题。”

“大家对外贸这一行也有所了解,世界人民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生产什么,那些产品必定降价,家具也一样,我们不用全球采购,只要生产在国内完成,那么我们的成本,肯定不会比宜家高。”

“由此,就可以抵消宜家的第三个优势,那就是它一直主打的低价,但是,在我看来,宜家的价格就真的低吗?我觉得不低。”

“完全相同的产品,如果我们定价是宜家的三分之二,那利润依然非常可观,熊总,你说呢?”

“是的,即使定价是他们的五分之三,利润依然可以用非常可观来形容,”熊玉良说,“而且如果我们的产量更高,那相对的,利润就更可观。”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目前是不能跟宜家全面匹敌,但是,我们有些系列产品,现在连宜家也在学习。”

“特别是一平你设计的那几个系列。”老蔡补充。

那是自然,因为那些说白了,同样是宜家的设计。

“当然,在设计领域,目前确实是我们的短板,不过,只要我们重视这一领域,我相信,最多花三到五年的时间,这个差距,也会被迅速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