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书记的重视和赏识(第3/4页)

“辛苦了小袁。”

他只翻开看了个开头,桌上的电话响起来,“小郭,你准备一下,书记明天去调研,办公厅点名让你随行。”

“我知道了张主任。”郭国坚兴奋的放下电话,在这工作了这么几个月,现在有机会和书记一起出去,这不就是反应吗?哈哈!

……

第二天一早,郭国坚和省委一些人,坐在一辆商务车里,跟在书记和各位领导的车后,密集的视察了好几个单位,主要是国企。

这些企业,可不像嘉盛工业园,几乎没怎么受非典的影响,而是影响非常大,上半年计划的完成情况,都不太乐观。

最后的一站,是省日报报业集团,省委领导亲切慰问了始终坚持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

日报集团门口,郭国坚和其它人站在旁边,看着报业集团的领导恭送书记,一号大秘拎着包跑过来,“郭处,领导让你上他的车。”

郭国坚知道这会周围肯定是一片羡慕,不过,他没时间好好体会,深吸了几口气,跟在大秘身后,快步走向那辆奥迪,现在在他眼里,那不是车,那是一个大好机会和希望。

“小郭,你爸最近身体还好?”书记戴着眼镜看一份文件,见他进来,笑着问了一句。

“谢谢书记关心,我爸身体挺好的。”

“身体好就好。”书记在文件上签了字,副驾的大秘连忙接过去。

“怎么样,在新单位工作还适应吗?”

“挺适应,这几个月下来,收获很大。”虽然在行驶的汽车里,郭国坚也尽量让自己坐的端正。

“看得出来,”书记点点头,“你的那篇文章我们都拜读过,很有见地。”

“书记您过奖,”郭国坚连忙歉让,怎么担得起领导的“拜读?”

“那是我在下面是工作的一点看法和体会,其实很片面。”

“呵呵,能有那样的看法,说明你是真的沉下心去工作,去思考,很不错。”

“很不错”三个字听在耳里,郭国坚又有了上学时,第一次被老师表扬的那种激动和自豪。

“你觉得,结合我们省的实际情况,城镇化最需要注意什么?”书记问。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我认为,城镇化的中心,也应该以人为本,”郭国坚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们国家,总体看是人多地少,我们省尤其如此,但土地又是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非常稀缺公共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稀缺,现在沿海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其实是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一些地方只看重土地的稀缺和升值预期,急切的征用和开发乡村土地,但对土地被征用并集中安置起来的原农村居民,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实质是要地不要人,这样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会引发很多群体性事件。”

“人、土地、发展,”书记闭目沉思,“你那篇文章里提出的方法,应该是为你之前工作的地方量身定做的吧,以镇为中心,但又不把周围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镇里,底下的各村同时协调发展,可惜,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但是,可以作为我们省农村工作的一条路子来尝试。”

可持续发展,当然比发展好,但发展,又比不发展好。

那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尚且那么重视土地财政,他们这个本来财政收入就低的内陆省份,也不可能对这样很快能充实财政收入的手段视而不见。

发展总是第一位的,发展过程中的那些问题,可以考考虑在以后解决。

只是,这个小郭的一些看法也挺有见地,以他现在的职位,就能思考这些问题,很难得,是个好苗子。

“想不想到党校深造一段时间?”书记突然问他。

当然想!系统内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