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2/10页)

在此期间,晚报报业集团也不甘示弱,柏青的老丈人也调整了办报方针,在坚持格调的同时注入适合新市民口味的元素。同时,晚报的编委会干脆拉到郊区去狠开了几天神仙会,他们也是在软件上下功夫,决定建立一个“前沿论坛”,邀请全国各个领域的有识之士坐以论道,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当然在传播真理的同时也反复强化了晚报历史悠久品位高尚的知名度。此外,他们还清理整顿了旗下不赚钱甚至难以为继的子报,并加大力度地寻找合作伙伴,希望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传媒。

表面看上去,报业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仅限于各自使劲,不交手便难见雌雄,更谈不上什么白热化。问题出在做传媒的人全是狗鼻子,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是引发大战的导火索。

洪泽从柏青那里得知晚报寻找合作伙伴的消息,连夜给方煌打电话,希望南报报业集团借此机会并购晚报的子报,因为南报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够有效地钳制住戴晓明。方煌说,这可能吗?洪泽说,戴晓明办的哪一件事是可能发生的?在我看来,中国的媒体必将走向并购之路,那才预示着中国媒体大变革的时代真正到来。他的话让方煌少有地热血沸腾起来,于是委派洪泽通过柏青去试探他的老丈人。

结果是柏青的老丈人在柏青面前拍着桌子大骂洪泽,他说我了解方煌,他想破脑子也想不出这么损的招儿,一定是洪泽,这小子走到哪儿都是一只狼,逮到谁吃谁。柏青说您老先消消气,咱们平心而论晚报身上挂着那么多不赚钱的子报实在也是沉重的负担,必然影响到整个报业集团今后的发展。老丈人说柏青你糊涂,晚报最注重的就是形象问题,最值钱的也是这块金字招牌,做传媒首先是做公众形象你懂不懂?脸面都不要了还做什么传媒?我是宁肯玉石俱焚也不能把自己的家业卖给别人,这叫什么事啊?

消息终于传到了戴晓明的耳朵里,他再一次后悔当初没有接纳洪泽,事实证明洪泽这种人,他若不是你最得力的助手便必定是你最强有力的劲敌。

戴晓明毫不犹豫地出了一个天价并购晚报不赚钱的子报。他想他若不领这个风骚本地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并购这样的豪举肯定是传媒圈内的大新闻,大热而出的领军人物没有理由不是他戴晓明。所以他出手的价格高得惊人,以至于高到柏青的老丈人都发不出火来了,连夜开编委会讨论对策。

不过戴晓明一向都不是慈善家,他在开出天价的同时也开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那就是只要壳,不要瓤,只要全国发行的刊号,不要编辑部的任何一个人。因为戴晓明觉得他招聘新人办报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何必拖家带口的领着一群别人的旧部,除了麻烦还是麻烦,报纸也办不好。

也就是说,有相当一批一线的报人面临脱岗,斯文扫地。要知道当年晚报精选的人,哪一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志士仁人?怎么到了戴晓明嘴里就成了垃圾?这实在是他们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

戴晓明也知道这又是一件得罪人的事,不过以他的现状似乎已经不用再诚惶诚恐了。果不其然他招来的是一片骂声,在口口相传之中他变成了一个冷面黑心的恶魔。

这种时候方煌又出来做好人,他放话说他可以照单全收,看重的恰恰是经验丰富的采编力量。这也许是方煌的一句心里话,也许是无形中砸向戴晓明的板砖。到底是什么也只有方煌自己知道。但不管怎么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有那么奇怪,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做事必须像戴晓明这么做,但是真正落下好话的却是方煌。

关于并购的事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了,但是对于三大报业集团来说,新一轮的平静中已是枕戈待旦,箭在弦上,因为每时每刻都有可能烽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