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9页)

临走,连同省委接待处的人,林越男代表报业集团送给他们每人一部数码相机,这种礼品是最没话说的,含金量高但又不是红包,不那么敏感。

分手的时候,大伙都成了朋友,竟有点依依不舍。

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戴晓明一个人坐在林越男开的军牌奔驰上,其他的人统统上了报社的面包车。戴晓明很喜欢看林越男开车的样子,尤其是开大车她就显得格外娇小,那种反差很是撩人。由于深圳之行圆满成功,他的心情自然很好,但是林越男却比他显得镇静,她说:“你别高兴得太早了,这件事其实才刚刚开了个头。”

“什么意思?”

“这些人吃惯了,拿惯了,他们很快就会把你忘记的。”

戴晓明没有说话,但是思绪有些茫然,的确,他对公关并不那么在行,对火候的把握也不那么准确,说白了做这种事有点难为他也并非他的强项。

林越男细细的手臂把握着巨大的方向盘,显现出独有的从容,她安慰他道:“你不用担心,很快就到八月十五了,这是一个不错的借口,又不会像春节那样人心惶惶找谁谁都不在,我会亲自到北京把这些关系敲死。”

隔了一会儿,林越男又道:“我知道你现在的处境。”

她不再说话了,她不是一个多嘴甚至喋喋不休的女人。其实戴晓明并没有跟她说过什么,他不喜欢在女人面前抱怨,但是他知道,关于他的一切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广为流传,而林越男是一个有判断力又相当果敢的人。

戴晓明在心里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想林越男真是一个超越许多男人的女人,而且女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对于他来说,这个女人就是拿十个雷透透来他也不换。

想到这里,戴晓明眼望窗外忍不住说道:“你老公当初怎么会放掉你呢?”

林越男笑道:“你之甘露,我之砒霜。”

热线组有人打电话来叫呼延鹏去一趟。

呼延鹏去了热线组,几乎每个人都在忙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这真是一个新闻辈出的年代,算是当代媒体人的幸事。就像美国和伊拉克来回较劲儿,记者的心态却是他们怎么还不打起来,赶紧打呀!呼延鹏承认包括自己在内,全是些黑了心肝的家伙。

组长递给呼延鹏一个电话号码,她说:“这个人不知道来过多少次电话,说有事跟你说,我们说能不能记录转达,她说不行,一定要亲自跟你谈。没有办法,我只好留下她的电话号码,你自己决定打不打给她。”

“男的女的?”

“女的。”

“声音好听吗?”

“就知道你这么讨厌,好听,很有磁性。”

组长不再理呼延鹏,忙自己的事去了。呼延鹏拿着电话号码踱回自己的办公室,他并没有马上打电话,而是坐在办公桌前转动着圆珠笔发呆。自从认识徐彤以后,他满脑子都是翁远行一案,说句老实话,呼延鹏也希望自己的心能硬起来,对许多事坐视不理,可是一旦接触到当事人,他们是那么具体,那么痛苦和无助,他就会对自己的冷血发出质疑,他那么心硬到底是错的还是对的?!

一阵风吹过来,他桌上大大小小的纸片迎风飞舞。

呼延鹏伏下身去,加上两手一通乱抓,嘴里骂道:“谁他妈的开的窗户?”大伙都在工作,也没人理他。

这时电话铃响了,是热线组组长打来的:“我说呼延,我让你打的电话你怎么还没打?刚才那个女孩子又来电话了,情绪非常不稳定,我问她在哪儿,她说在家,可我分明听到那边很乱,我敢肯定她不是在家,而且我好像还听到火车汽笛的声音,这种隐瞒自杀倾向的人其实才是最危险的……好了我不多说了,你还是赶紧把电话打过去。”

呼延鹏在桌上找了好一阵才找到那个电话号码,是一个手机号,他把电话打过去,果然是一个女声,声音柔和还带一点点沙哑。听到呼延鹏的名字,那个女孩子的声音好像哽了一下。呼延鹏说你是不是觉得很意外?女孩说是。我找你找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