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其人与《高老头》(第6/9页)

“巴尔扎克先生已收到了寄给他的信件,但遗憾的是,直至今日,他仍不知该往哪里回信。”

寄信的人实际上是一位名叫艾芙琳娜·韩斯卡的夫人,她是一位拥有巨大财产的波兰贵妇人,年方32岁,嫁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得多的丈夫。她曾有过五个孩子,可惜成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儿。在看到巴尔扎克所登的启事后,她迅速做出反应并着手安排,然后写信告之,若他想回信给她,可以拿到敖德萨的一个书商那儿让他转交。

收到这封信后,巴尔扎克一生中最大的热情顿时被激发了出来。两人自此开始书信往来,信里的词汇也变得越来越亲昵。在交流中,巴尔扎克极尽夸张之笔调向她披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则善解人意地回以同情和爱怜。侯爵夫人栖居在乌克兰一座有五万公顷良田环绕的巨大城堡里,生活单调乏味,她深厌这样的家庭生活。她天生抱有许多幻想,正因为如此,她崇拜上了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并对他产生了兴趣。信件往来几年后,某次,侯爵夫人跟她的年老丈夫一同前往瑞士的纽夏特尔旅行,身边还带着他们的女儿、家庭教师及大群仆人。巴尔扎克这次事先得知了她的消息,约好在纽夏尔特碰面。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颇具戏剧性的浪漫色彩。那天他如约到了说定的公园,然后发现了长椅上坐着那位夫人,她正专心致志地捧着一本书阅读。随后,她的一块手帕不经意地掉落了下来,他走过去帮她捡了起来,接着发现她读的恰好是他的作品。于是两人开始了交谈,很快,他得知,原来她就是与他通信的女人。

她看起来十分漂亮,丰满婀娜,娇俏明媚,眼波流转,秀发高盘,小嘴微张;而巴尔扎克就不一样了,他身体肥胖,脸色通红,看上去如屠夫一般粗俗。初次见面时,她差点吓了一跳,莫非就是眼前这个男人给自己写下了那些诗意盎然且热情洋溢的信件?值得庆幸的是,她对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充沛的精力还是十分喜欢的。于是很快,他就成了她的密友。几个星期后,巴尔扎克不得不返回巴黎,离别前,两人定下了下一次会面——初冬时节在日内瓦。他于圣诞节前抵达了约定之地,在那里两人又一起度过了六个星期,其间他创作出了《德·朗日公爵夫人》。在这本书中,他以卡斯特利侯爵夫人为原型素材,狠狠地发泄了一番怨气。

回到巴黎后,巴尔扎克又邂逅了一位名叫吉多蓬妮·维斯孔蒂的伯爵夫人。这个英国女人是个金发碧眼、妩媚妖娆的美人,有个懒散无能的丈夫,所以她的不忠颇为出名。巴尔扎克却一下子就迷上了这个女人,他只觉得她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可爱。没多久,这两人的风流韵事就被好事者捅到了小报的头版头条。当时韩斯卡夫人正在维也纳,很快就得知了巴尔扎克另结新欢的事。她随即写了封信痛斥他,信中宣称要回乌克兰去,从此再不与他相见。这道分手宣言对于巴尔扎克来说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事实上,他之前一直都算计着,想等她的丈夫死后与之结婚,从而顺理成章地拥有她继承的丰厚家产。事发后,他立刻借了两千法郎,急匆匆地赶往维也纳,以期与她重归于好。一路上,他自称德·巴尔扎克侯爵,随身带了一个侍从,还在行李上标印了假纹章,旅途费用因此而大增。当然,碍于此时所谓的身份,他不能表现出斤斤计较的样子,为了与地位相称,还得大方地给出各种小费。结果到达维也纳时,他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与韩斯卡夫人见面后,巴尔扎克迎来的是大肆地责备,对此他找了各种理由辩解,以求平息她的怀疑和怒气。三个星期后,她还是回了乌克兰。此后长达八年,他们两人都没有再见面。